“巫樂”的比較:“以歌行路”
本文選題:歌路 + 呼應(yīng) ; 參考:《民族藝術(shù)》2012年04期
【摘要】:巫者以"路"在溝通天人的不同層次穿行,表達了她所生存的文化中人們看待世界的聯(lián)系觀念。每一次執(zhí)儀,都在某種憑借中浮現(xiàn)"這條路"的結(jié)構(gòu);而每一次"以歌引路",又經(jīng)由儀式境域中的"路數(shù)"和"行路",在"誰在唱""、向誰唱""、唱什么""、怎么唱"的角色及其多樣化聲音表達中體現(xiàn)出差異。而作為踐履之道的標志——"歌路"則以"呼應(yīng)"為核心,展演了【神/魂/鬼】-巫-人相會的結(jié)構(gòu)性連續(xù)方式。因此,就"巫路"之歌的考察而言,便不能僅僅以其形式的描述為終點,更應(yīng)該追溯它們的發(fā)生學內(nèi)涵。
[Abstract]:Through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heaven and man, the sorcerer expresses the concept of people's view of the world in her living culture.Each time the instrument, in a certain rely on the emergence of "this road" structure;And every time "lead by song", through the ritual territory of "number of roads" and "way", in "who is singing", to whom "sing", how to sing "the role of how to sing" and their diverse voice expression shows the difference.As a sign of practice-singing Road, with echo as the core, presents the structural continuum of "God / Soul / Ghost"-Witch-Man meeting.Therefore, as far as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ongs of the Witch Road is concerned, it should not only end with its formal description, but also trace their genomics connotation.
【作者單位】: 上海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上海音樂學院"中國儀式音樂研究中心";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系;
【基金】:上海高校音樂人類學e-研究院建設(shè)計劃項目(項目編號:e05011) 國家社科基金(藝術(shù)學)國家重點項目:“儀式音樂的地域與跨地域個案與比較研究”(項目編號09AD004)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J608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淑云;滿族薩滿英雄史詩《烏布西奔媽媽》初探[J];黑龍江民族叢刊;2001年01期
2 文廷海;私學與官學之間:漢至唐春秋谷梁學的反向互動[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3 趙阿平;滿—通古斯語言與薩滿文化(三)[J];滿語研究;1998年02期
4 趙志忠;薩滿教研究評述[J];滿族研究;2001年03期
5 龔書鐸;清代理學的特點[J];史學集刊;2005年03期
6 史革新;略論晚清漢學的興衰與變化[J];史學月刊;2003年03期
7 姜小莉;薩滿教對滿族社會倫理觀的影響[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8 杜新艷;晚清神話學的西方社會民俗學淵源[J];太原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9 曾德雄;;讖緯中的帝王世系及受命[J];文史哲;2006年01期
10 曾德雄;;讖緯的起源[J];學術(shù)研究;2006年07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鮑明;滿族文化模式[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2 芮東莉;上古漢語單音節(jié)常用詞本義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3 伍成泉;漢末魏晉南北朝道教戒律規(guī)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4 孟凡玉;假面真情[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張承東;敦煌寫本齋文探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4年
2 閆超;滿族薩滿教歷史存在探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3 王曉楠;滿族薩滿舞蹈的特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4 金華;論滿族音樂在學前音樂教育中的教學探索[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5 王冬苗;兩漢魏晉南北朝女性文學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6 耿志剛;淺析張鳳臺的《長白匯征錄》[D];延邊大學;2007年
7 杜春龍;《孔子詩論》與漢四家《詩》研究[D];延邊大學;2007年
8 黃亦君;傳媒與政治[D];貴州師范大學;2008年
9 趙偉;乾嘉荀學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閻可行;戲曲唱腔音樂的特殊性[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93年0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本報記者 邢曉芳;歌壇不能只關(guān)注“小我”[N];文匯報;2001年
2 本報記者 趙爽;“萬博苑”大型露天免費音樂會火爆城南[N];北京日報;2000年
,本文編號:17620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1762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