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上半葉猶太音樂家的舞臺藝術
本文選題:猶太音樂 切入點:哈爾濱 出處:《藝術評論》2012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追溯中華民族與猶太民族的文化交流可謂淵源已久。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隨著俄國和東歐掀起的反猶狂潮的高漲,20世紀上半葉俄國的十月革命、德國納粹逐猶屠猶行動,使得大批猶太人避難于中國的哈爾濱、上海、天津,以及滿洲里、海拉爾、齊齊哈爾、沈陽、大連等城市,找尋其棲息的港灣,形成了遠東
[Abstract]:From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to the beginning of 20th century, with the upsurge of anti-Semitism in Russia and Eastern Europe and the October Revolution in Russia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Germany's Nazi campaign to destroy Jude was carried out. It made a large number of Jews seek refuge in Harbin, Shanghai, Tianjin, Manchuria, Hailar, Qiqihar, Shenyang, Dalian and other cities in China, looking for their harbours and forming the far East.
【作者單位】: 黑龍江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音樂理論教研室;
【基金】: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的研究成果,項目名稱:《20世紀上半葉猶太音樂家對中國音樂藝術發(fā)展影響的多視角研究》,項目批號10YJC760029
【分類號】:J609.1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岳英放;;音樂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社會作用[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7期
2 龔妮麗;20世紀中國音樂文化兩次轉換的美學思考[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02年01期
3 常曉靜;;音樂史的社會史坐標——談中國近現(xiàn)代音樂史的書寫方式[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4 溫和;從李叔同的歌曲創(chuàng)作看日本學校歌曲對中國學堂樂歌的影響[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1999年05期
5 楊德華,楊秋儀;我國高等音樂教育改革與音樂人才市場培育問題[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1999年02期
6 高潔;20世紀上半葉中國手風琴藝術的傳播[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7 李莉,田可文;“國共合作”中的武漢抗戰(zhàn)音樂活動[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8 張映蘭;;音樂史上“新音樂”概念之辨[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6年S1期
9 錢彤;論80年代中國大陸流行歌曲的崛起[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10 錢彤;論80年代中國大陸流行歌曲的崛起(下)[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黃漢華;抽象與原型——音樂符號論[D];暨南大學;2003年
2 秦川;中國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與演奏的五度關系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5年
3 相西源;20世紀中國交響音樂作品中的主題構造形態(tài)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5年
4 李姝;中西音樂美學的比較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5 馮效剛;20世紀上半葉中國鋼琴音樂文化[D];南京藝術學院;2007年
6 劉曉江;中國近代和聲技法的調域類型及歷史走向[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正君;青海、甘肅河湟地區(qū)民族雜居地土族民歌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2 馬曄;性別視角下的我國高等師范音樂教育現(xiàn)狀之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3 柯?lián)P;影響音樂創(chuàng)作的四個文化因素及其相互關系[D];中央音樂學院;2004年
4 郭娜;音樂審美偏好與人格特征及道德的相關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4年
5 斯琴朝克圖;色·恩克巴雅爾混聲無伴奏合唱作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6 張雪;黃自與舒伯特藝術歌曲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7 武慧;北京小提琴藝術發(fā)展史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8 于慧;中日近現(xiàn)代學校音樂教育思想的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9 高歌;淺論“中國民族聲樂”[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10 張偉;20世紀中國聲樂教育[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鐵江;哈爾濱:近代東亞猶太人最大的活動中心[J];學習與探索;2000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雪麗;;20世紀早期哈爾濱音樂活動的俄文資料考究[J];藝術教育;2006年12期
2 梁茂春;;《哈爾濱交響樂樂團百年》序言[J];北方音樂;2009年02期
3 林國花;;論俄羅斯對寒地黑土之哈爾濱音樂發(fā)展的影響[J];北方音樂;2009年07期
4 劉可yN;;多元文化育奇葩——解析“哈爾濱之夏”音樂會的俄羅斯文化淵源[J];樂器;2011年04期
5 韋風;;哈爾濱第一個爵士樂隊(哈爾濱樂史抬零)[J];北方音樂;1985年06期
6 老生;而立之年的哈爾濱歌劇院[J];北方音樂;1990年01期
7 王歡;簡述哈爾濱的早期鋼琴教育[J];藝術研究;2003年02期
8 關丕;音樂的“三化”都有進展——第十屆“哈爾濱之夏”述評[J];北方音樂;1982年02期
9 卞祖善;;黑土地的音樂寶藏[J];人民音樂;2007年08期
10 張浩;;俄羅斯聲樂藝術對哈爾濱西洋聲樂發(fā)展的影響[J];北方音樂;2011年01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晁元元 黃春英;“哈夏”盛會激情啟幕[N];黑龍江日報;2004年
2 記者 徐宜軍;中國哈爾濱之夏音樂會開幕[N];新華每日電訊;2000年
3 趙鳳蘭 黎宏河;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八月舉行[N];中國文化報;2006年
4 本報記者 趙宇清;“哈夏”,我們因你而精彩[N];黑龍江日報;2006年
5 宋鐵毅 本報記者 唐小清;這座城市正在用音樂說話[N];黑龍江日報;2006年
6 黑子;《八女投江》專家絮語[N];中國文化報;2005年
7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董鴻揚;音樂,足以感動人的善心[N];哈爾濱日報;2006年
8 本報記者;讓“哈夏”品牌更有影響力和感召力[N];哈爾濱日報;2008年
9 記者 楊寧舒;百萬觀眾共享“哈夏”盛宴[N];黑龍江日報;2006年
10 本報記者 唐小清;城市被音樂覆蓋市民被歌聲陶醉[N];黑龍江日報;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楊慧娜;20世紀前60年中國社會中的蘇俄音樂文化[D];天津音樂學院;2006年
2 俞海鋒;埃內斯特·布洛赫《中提琴組曲》的音樂語言及演奏分析[D];上海音樂學院;2012年
3 Gerke Yang Yu-Lun;中國長笛演奏藝術及教學發(fā)展初探[D];南京藝術學院;2009年
4 于芳;技術,讓音樂飛翔的翅膀—肖斯塔科維奇《a小調第一小提琴協(xié)奏曲》演奏技術與音樂表現(xiàn)的研究[D];星海音樂學院;2011年
,本文編號:16300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1630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