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歌劇《佩里亞斯與梅麗桑德》的象征內涵
發(fā)布時間:2017-11-07 05:24
本文關鍵詞:德彪西歌劇《佩里亞斯與梅麗桑德》的象征內涵
更多相關文章: 德彪西 《佩里亞斯與梅麗桑德》 歌劇 印象主義 象征主義 象征內涵
【摘要】: 克勞德·德彪西(Claude Debussy,1862-1918)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印象主義音樂的代表人,他所代表的印象主義音樂是在印象主義繪畫和象征主義文學的雙重影響下發(fā)展而成的!坝∠笾髁x”是德彪西風格的一個重要方面,多體現在器樂創(chuàng)作中;而“象征主義”則是他創(chuàng)作基本準則的另一個重要方面。 《佩里亞斯與梅麗桑德》是印象主義音樂與象征主義文學結合的典范,劇情取自比利時象征主義作家梅特林克(Maeterlinck,1862-1949)的同名悲劇。此劇的故事情節(jié)不連貫,只是一連串象征性情景的延續(xù);音樂總的情調含蓄、靜穆,表現手法簡潔、細膩,沉默是劇中常用的表情因素;演唱部分是高度語言化的,沒有詠嘆調,全部用近似朗誦的音調寫成!跋笳髦髁x”文學主張朦朧,強調含蓄,用象征、隱喻、聯想、暗示以及語言音響效果去創(chuàng)造深遠的詩境。德彪西歌劇《佩里亞斯與梅麗桑德》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深刻體現了象征主義的美學原則。德彪西在音樂語言與技法革新等方面給后人以很大啟迪,他的音樂成為連接19世紀和20世紀最重要的橋梁之一。 全文共分為四章: 第一章:德彪西與印象主義音樂。主要介紹了德彪西音樂風格形成的背景;印象主義音樂的來源及印象主義繪畫的特征;象征主義在音樂中的表現以及印象主義和象征主義之間的關系。 第二章:歌劇《佩里亞斯與梅麗桑德》的歷史學分析。介紹了梅特林克與文學戲劇《佩里亞斯與梅麗桑德》;分析了德彪西創(chuàng)作該歌劇的背景、德彪西看重這部戲的緣由、劇情簡介以及作品的藝術特色。 第三章:歌劇《佩里亞斯與梅麗桑德》的音樂技術分析。從作曲技術的角度分析作品體現的象征主義內涵,作品使用了散文化的松弛結構、象征性的主導動機和象征性場景的技術分析等手法,深入挖掘了作品內在結構中體現地象征主義美學原則。 第四章:歌劇《佩里亞斯與梅麗桑德》的象征主義美學內涵。闡述了印象主義音樂的美學基礎、《佩》劇體現的象征主義美學內涵、《佩》劇對20世紀西方歌劇發(fā)展的影響。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音樂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J609.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姚亞平;;調性的深層結構——德彪西雙調性構思淺析[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1987年02期
2 田園;德彪西的音樂與中國繪畫[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1997年02期
3 李行遠;法蘭西文化背景下的印象派[J];美術學報;2005年03期
4 陳國權;論印象結構——德彪西的曲式思維及其結構形態(tài)[J];音樂研究;1990年01期
5 鄔以煒;;“法蘭西的克洛德”——德彪西其人其樂[J];音樂藝術;1986年01期
6 余丹紅;歌劇《佩里亞斯與梅麗桑德》的音樂結構[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1998年01期
7 劉霖;德彪西管弦樂作品中的光和色[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7年01期
8 劉經樹;熾情的渲泄與靜穆的象征(下)——瓦格納樂劇《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和德彪西歌劇《佩里阿斯與梅麗桑德》的比較研究[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7年02期
9 王寧;德彪西管弦樂曲的配器技術分析(下)[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8年02期
10 邢維凱;音樂審美經驗的感性論原理(上)[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3年01期
,本文編號:11510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1151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