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李凌的音樂美學思想
本文關鍵詞:論李凌的音樂美學思想
【摘要】:本文以著名音樂理論家、音樂社會活動家李凌①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搜集、整理、閱讀和分析,取音樂美學的研究視閾,提煉出李凌"新音樂運動""、音樂音響結構""、音樂創(chuàng)作""、音樂表演""、音樂評論""、音樂教育"等音樂美學思想的方方面面,力爭對李凌的音樂美學思想,作出客觀公允的歷史評價。
【關鍵詞】: 李凌 音樂美學思想
【分類號】:J601
【正文快照】: “我欣賞蟬鳴,恐怕也不是在于它鳴唱怎樣優(yōu)美,鳴中有什么高見。而主要是在于它,雖然鳴唱不怎樣精彩,但自己既然出生在這天地間,又天生有一副響亮的發(fā)聲器官,就應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1]我國著名音樂評論家、音樂教育家、音樂社會活動家李凌,在《秋蟬余音》中如是說!跋s不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乃安;眼光廣遠,實事求是──談李凌音樂評論的主要特色[J];中國音樂學;1994年02期
2 蘇萍;談李凌的音樂批評風格[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3 王震亞;李凌音樂論著中的兩個觀點[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4年02期
4 易文穎;;淺析舒曼音樂美學思想特征[J];大眾文藝;2010年02期
5 ;李凌同志音樂思想學術討論會在京舉行[J];人民音樂;1994年03期
6 彭根發(fā);李凌音樂表演美學思想初探[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96年04期
7 孫煥英;;不可或缺“李凌式樂評”[J];人民音樂;2007年04期
8 郝乃鳳;;舒曼的音樂美學思想評述[J];黃河之聲;2008年02期
9 曾錦藩;從《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分析手風琴民族化音樂創(chuàng)作特點[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10 儲聲虹;立言立人 良師摯友──李凌同志聲樂文論試析[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苗笛;;20世紀黑龍江音樂創(chuàng)作啟示錄[A];龍江春秋——黑水文化論集之四[C];2006年
2 鐘龍寶;;淺談繁榮兒童音樂創(chuàng)作[A];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1990年
3 鄧儉;;試論兒童音樂創(chuàng)作的主體意識[A];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1990年
4 胡玉璋;;歌劇《李向群》音樂創(chuàng)作談[A];荊楚文化與民俗論叢——1997—2001湖北省群眾文化獲獎論文匯編[C];2001年
5 曾國平;;初論舞蹈編排與音樂創(chuàng)作[A];中國少年兒童舞蹈論文比賽獲獎作品集[C];2005年
6 曉夜;;從《卡瑪林斯卡亞》談民歌素材在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借鑒與運用[A];中國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2006年
7 邵桂蘭;王建高;;論音樂創(chuàng)作與審美心理結構系統(tǒng)中的潛感覺[A];第一屆全國音樂心理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8 楊勇;;對位法還是復調[A];全國和聲復調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9 舒妲娜;;試論巴赫的音樂風格,創(chuàng)作領域及手法[A];學校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10 蔚鶇;牟學農(nóng);;在歌聲中崛起、在歌聲中前進——衢州市業(yè)余歌曲創(chuàng)作群體侃談[A];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199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中國歌劇舞劇院藝術指導 劉文金;音樂創(chuàng)作要堅持民族性 時代性 個性[N];中國藝術報;2011年
2 孫煥英;呼喚“李凌式樂評”[N];中國文化報;2006年
3 王越;樸實鮮活 意境悠遠[N];中國文化報;2008年
4 印青;崇高壯美的旋律[N];文藝報;2005年
5 記者 謝培;母語不一樣,,作曲風格也不同[N];新華每日電訊;2004年
6 李霞;美麗其格:當代蒙古族音樂創(chuàng)作奠基人[N];內蒙古日報(漢);2007年
7 精耕;《回民灣》音樂創(chuàng)作的特點[N];中國文化報;2001年
8 本報記者 華凌;科技對音樂到底會產(chǎn)生什么影響?[N];科技日報;2005年
9 范哲明;名不副實的“傳統(tǒng)”與難以為是的“創(chuàng)新”[N];音樂周報;2008年
10 《北京青年報》資深文化記者、音樂評論家 倫兵;濃縮輝煌歷史贊美當代中國[N];韶關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艷珊;老子音樂美學思想與相關藝術審美[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2 軒小楊;先秦兩漢“和”的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遼寧大學;2008年
3 周煒娟;論勃拉姆斯音樂的創(chuàng)新[D];上海音樂學院;2005年
4 高潔;中國手風琴音樂藝術發(fā)展史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3年
5 葉國輝;庫塔克的音樂創(chuàng)作及其觀念[D];上海音樂學院;2004年
6 李向京;瞿小松音樂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陳習;中國小提琴音樂創(chuàng)作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8 許揚寧;許;莠F(xiàn)代風格室內樂作品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0年
9 溫展力;音樂視野中的觀念藝術研究[D];中國音樂學院;2011年
10 高洪波;移居香港的大陸作曲家研究(20世紀30-80年代)[D];中央音樂學院;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夏賢智;西方音樂美學情感論視域下的李斯特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靜亞;《淮南子》音樂美學思想的矛盾統(tǒng)一性[D];河南大學;2010年
3 李明輝;胡戈·里曼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賢;《衡曲麈譚》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0年
5 顏彬;歐陽修音樂美學思想的重新梳理[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楊雪;淺論李贄音樂美學思想中的“流行”因素[D];四川師范大學;2011年
7 賀林林;嵇康與阮籍音樂美學思想之比較[D];西安音樂學院;2011年
8 陳繼榮;魏晉人文思潮中的嵇康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9 吳艷紅;“山歌社”群體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1年
10 胡育蓉;恩斯特·布洛赫音樂美學思想初探[D];中央音樂學院;2011年
本文編號:11250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1125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