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西洋歌劇選段鋼琴伴奏的音色處理——以幾首音樂會常見男高音詠嘆調(diào)為例
本文關鍵詞:試析西洋歌劇選段鋼琴伴奏的音色處理——以幾首音樂會常見男高音詠嘆調(diào)為例
【摘要】:日常演出實踐中時常采用鋼琴來為歌劇片段表演伴奏。鋼琴伴奏擔負起部分替代和模仿交響樂隊的作用,在音色處理方面應首要把握交響化特點。探索多樣化的伴奏音色,在展示不同時期、不同流派歌劇作品的風格特色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筆者以音樂會中常被演繹的幾首著名男高音詠嘆調(diào)為例,從對樂隊伴奏中器樂效果的音色模仿、線條層次感和聲部立體感的音色塑造、合理而富有智慧地使用各種踏板功能及重視片段演繹中的相對完整性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作者單位】: 南京藝術(shù)學院音樂學院;
【關鍵詞】: 歌劇 鋼琴伴奏 音色處理 時代風格
【分類號】:J624.1
【正文快照】: 眾所周知,絕大多數(shù)歐洲古典歌劇的伴奏部分都是為樂隊演奏而創(chuàng)作的。但在中、小型音樂會和多數(shù)聲樂比賽當中,往往會采用鋼琴來為歌劇選段演唱伴奏。在這種情況下,鋼琴要起到部分替代和模仿樂隊的作用。在日常演出實踐中,較多接觸的是古典歌劇中的詠嘆調(diào)片段和部分重唱片段,鋼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地;;歌劇與藝術(shù)歌曲鋼琴伴奏的幾點思考[J];美與時代(下);2011年08期
2 李蓓;鋼琴伴奏在聲樂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J];東方藝術(shù);2004年S1期
3 倪林;繁榮伴奏事業(yè)續(xù)談[J];鋼琴藝術(shù);2002年11期
4 韓秀坤;聲樂鋼琴伴奏中的實踐點滴[J];鋼琴藝術(shù);1999年05期
5 孫渝;;淺談聲樂演唱中的鋼琴伴奏[J];魅力中國;2010年14期
6 計世歡;關于《意大利歌曲集》(第一部分作品)的鋼琴伴奏處理[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7 吳國玲;;藝術(shù)歌曲和歌劇演唱特點分析[J];才智;2009年22期
8 費翔;;結(jié)合古詠嘆調(diào)《綠樹成蔭》的演奏談伴奏表演藝術(shù)[J];音樂生活;2009年02期
9 唐碧蓉;淺談鋼琴伴奏在藝術(shù)歌曲中的重要作用[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10 王玲玲;談中外藝術(shù)歌曲的鋼琴伴奏[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胡玉璋;;歌劇《李向群》音樂創(chuàng)作談[A];荊楚文化與民俗論叢——1997—2001湖北省群眾文化獲獎論文匯編[C];2001年
2 張蓉;;俄羅斯民族樂派歌劇淺析[A];高等黨校藝術(shù)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3 紀露;;高雅與通俗的“界定”——看戴玉強獨唱音樂會有感[A];高等黨校藝術(shù)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4 鄒婉華;;關于高校聲樂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A];高等黨校藝術(shù)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5 魏艷;;聲樂表演藝術(shù)中理解和表現(xiàn)的訓練[A];學校藝術(shù)教育與素質(zhì)教育論壇文集[C];2004年
6 楊梅;;音樂欣賞教學融入愛國主義思想的探討[A];高等黨校藝術(shù)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7 王曉莉;吳新宇;;淺析藝術(shù)歌曲演唱中的情感表現(xiàn)[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音樂專輯)[C];2006年
8 楊正艷;;淺析藝術(shù)風格——論民族風格與時代風格[A];高等黨校藝術(shù)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信納;歌劇演員嗓音的分類(四)[N];音樂周報;2001年
2 鐘嚴;歌劇,曾是意大利流行歌曲[N];北京日報;2001年
3 王信納;歌劇演員嗓音的分類(一)[N];音樂周報;2001年
4 陳立;歌劇《阿伊達》的創(chuàng)作與經(jīng)歷[N];音樂周報;2003年
5 傅蕾譯 譯;里姆斯基—科薩科夫歌劇演唱比賽落幕[N];音樂周報;2004年
6 張詠華 伍斌;歌劇普及任重道遠[N];解放日報;2003年
7 景作人;音樂與戲劇同具魅力[N];音樂周報;2004年
8 傅蕾譯自日本共同社;《蝴蝶夫人》亮相2005世博會[N];音樂周報;2005年
9 祁建;歌劇《阿伊達》就像雜耍?[N];中國商報;2003年
10 戴定澄;古諾歌劇凄美感人[N];音樂周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馮存凌;勛伯格《空中花園篇》(op.15)詩樂關系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寧波;論合唱藝術(shù)鋼琴伴奏的地位及其作用[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2 岳凌鵬;歌劇的鋼琴伴奏淺議[D];中央音樂學院;2010年
3 胡娜;李斯特藝術(shù)歌曲鋼琴伴奏的藝術(shù)特點和音樂處理[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孫凌曉;中國民族器樂古箏獨奏曲的鋼琴伴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林映釧;源自靈魂深處的寬慰[D];中國音樂學院;2010年
6 彭茜;起、承、轉(zhuǎn)、合——試論中國舞伴奏音樂中氣息的處理方法[D];上海戲劇學院;2010年
7 戴菲;中國近現(xiàn)代藝術(shù)歌曲鋼琴伴奏若干問題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8 王世讓;我國20世紀20-40年代藝術(shù)歌曲創(chuàng)作綜述[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9 陳錦華;珠聯(lián)璧合的魅力[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10 王玨;拉赫瑪尼諾夫的浪漫曲創(chuàng)作[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本文編號:10972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yuetheory/1097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