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生態(tài)研究的三維路徑觀照及思考——以貴州省黎平縣巖洞侗寨為例
本文關鍵詞:“侗族大歌”生態(tài)研究的三維路徑觀照及思考——以貴州省黎平縣巖洞侗寨為例
更多相關文章: “侗族大歌” 生態(tài)研究 傳承與保護 巖洞
【摘要】:"侗族大歌"歷史悠久、內(nèi)容豐富,其產(chǎn)生、發(fā)展和傳承與當?shù)氐纳鷳B(tài)息息相關。本文基于"侗族大歌之鄉(xiāng)"巖洞侗寨的實地調(diào)查,擬從自然生態(tài)、社會生態(tài)和人文生態(tài)三個方面入手,探究生態(tài)對"侗族大歌"生存狀態(tài)的影響,并試圖從保護自然生態(tài)、完善社會生態(tài)、維護人文生態(tài)等基礎性保護路徑來反思和考量"侗族大歌"的傳承與保護。
【作者單位】: 貴州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關鍵詞】: “侗族大歌” 生態(tài)研究 傳承與保護 巖洞
【分類號】:J607
【正文快照】: “侗族大歌”是侗族民間傳統(tǒng)多聲部音樂“嘎老”的漢語翻譯,最早由音樂學者郭可諏和蕭家駒提出。在南侗地區(qū),“侗族大歌”被稱為“嘎老”[al laox],其中,“嘎”是“歌”的意思,“老”有“大”、“長”、“古老”、“眾人”、“聲音宏大”等之意!案吕稀本哂卸嗦暡恳魳返奶攸c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中笑;走近侗族大歌[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00年03期
2 蔣立;神奇的侗族大歌——小議貴州南侗大歌的演唱習俗及其聲部特征[J];人民音樂;2002年07期
3 白克信;他讓侗族大歌流行起來[J];中國民族;2002年04期
4 姚瑤;侗族大歌[J];西部大開發(fā);2002年11期
5 黃大崗;保護 發(fā)展 孰輕孰重——中國少數(shù)民族音樂學會第九屆年會暨侗族大歌研討會召開[J];音樂研究;2002年04期
6 阿土;侗族大歌[J];貴州民族研究;2003年04期
7 劉玲玲;大歌盛會——記中國少數(shù)民族音樂學會第九屆年會暨侗族大歌研討會在貴州黎平召開[J];人民音樂;2003年03期
8 雅文;侗族大歌發(fā)展史上的一次輝煌——黎平侗族民間合唱團對侗族大歌發(fā)展的歷史性貢獻[J];中國音樂;2003年04期
9 雅文;侗族大歌發(fā)展史上的一次輝煌——黎平侗族民間合唱團對侗族大歌發(fā)展的歷史性貢獻[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03年02期
10 高翔;侗族大歌的保護與傳承[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滕蘭花;;淺論侗族大歌在現(xiàn)代傳播背景下的傳承與發(fā)揚[A];云龍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2 龍耀宏;;世界文化遺產(chǎn)——侗族大歌的保護與發(fā)展[A];風從民間來:“追尋中國夢”采風文論集[C];2014年
3 吳定國;;侗族大歌生存土壤研究[A];風從民間來:“追尋中國夢”采風文論集[C];2014年
4 石干成;;以歌結(jié)友——侗族大歌的民俗取向[A];風從民間來:“追尋中國夢”采風文論集[C];2014年
5 趙旭;;侗家人精神的發(fā)展與侗族大歌的生命力[A];風從民間來:“追尋中國夢”采風文論集[C];2014年
6 吳家寧;;從侗族大歌申遺著手加強對文化遺產(chǎn)的傳承和全面保護[A];風從民間來:“追尋中國夢”采風文論集[C];2014年
7 歐俊嬌;;侗族大歌與侗族習俗[A];風從民間來:“追尋中國夢”采風文論集[C];2014年
8 徐新建;;歷史之維和生命之維:“原生態(tài)文化”的雙重視野——以“侗族大歌”的入世為例[A];走進原生態(tài)文化——人類學高級論壇2010卷[C];2010年
9 龍初凡;;侗族大歌知識產(chǎn)權(quán)保護探討與法律保護分析[A];《民族遺產(chǎn)》(第2輯)[C];2009年
10 彭兆榮;;傳統(tǒng)音樂的消解與重構(gòu)——中國南方少數(shù)民族音樂提示[A];東方叢刊(1994年第1輯 總第八輯)[C];199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蔣興華;侗族大歌:面向市場尋求保護和發(fā)展[N];貴州政協(xié)報;2002年
2 記者 何云江;侗族大歌:音樂奇葩瀕臨失傳[N];新華每日電訊;2003年
3 喜慶;挖掘民族文化資源 推廣“侗族大歌”品牌[N];中國文化報;2007年
4 蘇丹邋沈仕衛(wèi);侗族大歌為國爭光 溫家寶總理高度贊揚[N];貴州日報;2007年
5 段麗娜;黎平侗族大歌合唱團獲金獎第一名[N];貴州日報;2007年
6 宋維安邋陸書明 本報記者 王璐瑤;黎平引資2億元打造侗族大歌大型實景表演[N];貴州日報;2008年
7 阿樹;侗族大歌:侗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見證[N];西部時報;2008年
8 蔣林;侗族大歌:文化傳承的典范[N];廣西日報;2008年
9 范怡倩;用法律之劍保護侗族大歌[N];中國民族報;2008年
10 本報記者 趙拴 貴州都市報記者 徐子敬;侗族大歌被特許延長世博園演出期限[N];貴州日報;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芳芳;侗族大歌歌師的生存困境與出路[D];中南大學;2010年
2 謝琛;貴州侗族大歌的當代傳播方式研究[D];武漢音樂學院;2007年
3 潘永華;從侗族歌師的教唱窺探侗族大歌的演唱特色[D];中國音樂學院;2011年
4 謝娟;侗族大歌藝術風格及其社會功能研究[D];貴州民族學院;2010年
5 李善蘭;影視人類學視野下的侗族大歌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6 潘永華;論侗族大歌音樂形態(tài)特征及其形成的思維基礎[D];中央音樂學院;2012年
7 李江南;城市化背景下侗族大歌的傳承與嬗變[D];暨南大學;2015年
8 王茹;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中的侗族大歌文化變遷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9 胡曦元;侗族大歌傳承對侗族兒童的教育價值分析[D];吉首大學;2015年
10 譚厚鋒;宰蕩村侗族大歌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6551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lelunwen/655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