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對話”—碩士學位音樂會設計
本文關鍵詞:“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對話”—碩士學位音樂會設計
更多相關文章: 嗩吶 音樂會設計構思與實踐 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作品之比較
【摘要】:本文主要以音樂會的設計為主要內容,并介紹了本場音樂會的構思理念與活態(tài)實踐,以及音樂會各項準備工作的具體事宜。其中包括闡釋音樂會曲目的選擇與意義、比較與梳理音樂會的曲目、介紹音樂會曲目的練習重點與難點以及音樂會的各項籌備工作。此次音樂會以挑選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嗩吶曲目風格差異較為明顯的曲目進行演奏,希望給予聽眾更為直觀的對比感受。本文不僅是對筆者專場音樂會的一場設計,更是筆者對這三年研究生學習生涯的總結與感悟。
【關鍵詞】:嗩吶 音樂會設計構思與實踐 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作品之比較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音樂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J605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第一章 音樂會整體構思以及擬定曲目名稱7-9
- 第一節(jié) 音樂會整體構思7
- 第二節(jié) 音樂會擬定曲目7-8
- 第三節(jié) 音樂會籌備的相關事宜8-9
- 第二章 音樂會設計綜述9-18
- 第一節(jié) 音樂會曲目選擇之意義9
- 第二節(jié) 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嗩吶之比較9-15
- 1.傳統(tǒng)嗩吶9-13
- (1)技巧的運用10-11
- (2)曲目演奏形式11-13
- 2.現(xiàn)代嗩吶13-15
- (1)現(xiàn)代嗩吶作品13-15
- (2)現(xiàn)代組合形式15
- 第三節(jié) 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曲目名稱之比較15-16
- 第四節(jié) 演奏形式16-18
- 第三章 演奏詮釋18-20
- 第一節(jié) 練習重點及難點18-19
- 第二節(jié) 演奏心理情感19-20
- 結語20-21
- 參考文獻21-22
- 致謝與聲明22-23
- 個人簡歷2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9條
1 楊勁松;;論后現(xiàn)代作品分裂的敘事策略——從作品《出口》談起[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年12期
2 倪奇;;說話的權利——論后現(xiàn)代作品的表達方式[J];懷化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3 又亮;;不退稿[J];現(xiàn)代青年(細節(jié)版);2011年08期
4 沈永賦;后現(xiàn)代的“人”——從人性層面看后現(xiàn)代作品中的異化群體[J];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5 田園;;敘述與顯現(xiàn)[J];北方文學;2006年09期
6 李m[;美麗的色彩是音樂的靈魂——近訪秦川[J];鋼琴藝術;2004年06期
7 張曙光;文乾義其人其詩——讀詩集《別處的雨聲》[J];文藝評論;2002年01期
8 祝勇;大師的眼睛不會打盹[J];人民公安;2001年16期
9 ;[J];;年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4條
1 南方周末記者 朱又可 南方周末實習生 蔣瀟 陳識;怎樣創(chuàng)造出無愧于偉大作品的時代?[N];南方周末;2011年
2 趙世民;《忐忑》的功能[N];音樂周報;2011年
3 李健鳴;直指人心的德國戲劇[N];北京日報;2011年
4 河南省民權縣人和鎮(zhèn)第二初級中學 逯軍;淺談記敘類文章中形象的典型性[N];學知報;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4條
1 楊婧;分析琵琶現(xiàn)代作品技法及演奏方法[D];中央音樂學院;2015年
2 張欽靜;“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對話”—碩士學位音樂會設計[D];中國音樂學院;2016年
3 賈坤;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韓中作品中中韓體驗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4 楊齊家;二十世紀長笛現(xiàn)代作品中的新技巧及對傳統(tǒng)長笛的影響[D];上海音樂學院;2013年
,本文編號:5489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lelunwen/548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