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場域中民族文化傳承實踐及其邏輯——基于廣西靖西市舊州村歌圩文化的個案考察
發(fā)布時間:2023-01-15 12:14
村落是傳統(tǒng)中國最基本的社會單元,也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傳承最普遍的實踐空間。傳統(tǒng)村落中相沿承襲的生活習俗發(fā)揮了場域慣習的建構作用,它為村落成員的日常行為規(guī)定了文化范型,引導著他們不斷成長,村落傳統(tǒng)文化便在村民們社會化發(fā)展的生活實踐中得以代代相傳。通過考察廣西壯族地區(qū)舊州村的歌圩文化個案,運用場域理論中的"慣習"分析工具,對壯族歌圩文化傳承的村落建構力量和生活實踐邏輯進行解讀,以期拓展民族傳統(tǒng)文化傳承研究的理論視野,形成"場域實踐理論"的本土化闡釋范式。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舊州村“歌圩文化”呈現(xiàn)
二、壯族村落“好唱歌”、“歌為媒”的生活慣習
三、圩場歡歌:鄉(xiāng)村愛情表達的對歌實踐
四、唱好歌:村落生活常景中的民歌傳唱
五、傳統(tǒng)村落中民族文化傳承的生活邏輯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以學歷教育保障傳統(tǒng)工藝傳承——談高等教育體制對“師徒制”教育方式的采行[J]. 呂品田. 裝飾. 2016(12)
[2]中國普通村民的角色變遷:以村落文化傳承為視角[J]. 蘭東興. 學術論壇. 2016(10)
[3]論日本文化記憶場與文化傳承的雙向演進路徑[J]. 姚繼中,宋媛媛. 外國語文. 2016(04)
[4]家庭傳承民族文化的困境與突破[J]. 敬鴻彬,周娟. 中華文化論壇. 2013(11)
[5]“舀學”——一種不應忽視的民間手工技藝文化遺產(chǎn)傳承方式[J]. 吳昶. 內(nèi)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 2012(02)
[6]中國近代鄉(xiāng)村史研究及展望[J]. 王先明. 近代史研究. 2002(02)
[7]壯族婚姻文化探幽[J]. 邵志忠. 河池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4(04)
[8]壯族封建農(nóng)奴制度的形成及其特點[J]. 談琪. 廣西民族研究. 1988(04)
[9]殘存在壯族社會中的原始婚姻家庭形態(tài)[J]. 周宗賢. 民族學研究. 1983(00)
本文編號:3731037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舊州村“歌圩文化”呈現(xiàn)
二、壯族村落“好唱歌”、“歌為媒”的生活慣習
三、圩場歡歌:鄉(xiāng)村愛情表達的對歌實踐
四、唱好歌:村落生活常景中的民歌傳唱
五、傳統(tǒng)村落中民族文化傳承的生活邏輯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以學歷教育保障傳統(tǒng)工藝傳承——談高等教育體制對“師徒制”教育方式的采行[J]. 呂品田. 裝飾. 2016(12)
[2]中國普通村民的角色變遷:以村落文化傳承為視角[J]. 蘭東興. 學術論壇. 2016(10)
[3]論日本文化記憶場與文化傳承的雙向演進路徑[J]. 姚繼中,宋媛媛. 外國語文. 2016(04)
[4]家庭傳承民族文化的困境與突破[J]. 敬鴻彬,周娟. 中華文化論壇. 2013(11)
[5]“舀學”——一種不應忽視的民間手工技藝文化遺產(chǎn)傳承方式[J]. 吳昶. 內(nèi)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 2012(02)
[6]中國近代鄉(xiāng)村史研究及展望[J]. 王先明. 近代史研究. 2002(02)
[7]壯族婚姻文化探幽[J]. 邵志忠. 河池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4(04)
[8]壯族封建農(nóng)奴制度的形成及其特點[J]. 談琪. 廣西民族研究. 1988(04)
[9]殘存在壯族社會中的原始婚姻家庭形態(tài)[J]. 周宗賢. 民族學研究. 1983(00)
本文編號:37310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lelunwen/373103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