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鱒魚”A大調五重奏》新解——隱喻與結構再思考
發(fā)布時間:2022-10-29 15:10
《"鱒魚"A大調五重奏》(D.667)作為舒伯特最受歡迎的室內樂作品之一,長久以來被視為僅為業(yè)余愛好者創(chuàng)作的娛樂作品。但從作品的結構來看,舒伯特在其中運用變奏曲式和奏鳴曲式互相滲透原則,這是對浪漫時期"流浪"與"旅行"精神的體現(xiàn),并成為作曲家迥異于古典主義風格且最具特色的創(chuàng)作手法之一。此外,該作品與歌曲《鱒魚》的聯(lián)系并不僅限于旋律引用,歌曲中所表達的思想與情感統(tǒng)攝了這部五重奏整體的創(chuàng)作走向與布局。因此,該五重奏并非簡單膚淺的"娛樂"之作,其中的隱喻與結構值得再次思考。
【文章頁數(shù)】:10 頁
【參考文獻】:
博士論文
[1]舒伯特“晚期風格”研究:1827-1828[D]. 瞿楓.上海音樂學院 2015
本文編號:3697917
【文章頁數(shù)】:10 頁
【參考文獻】:
博士論文
[1]舒伯特“晚期風格”研究:1827-1828[D]. 瞿楓.上海音樂學院 2015
本文編號:36979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lelunwen/369791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