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伎與胡旋舞新說——從《新唐書·禮樂志》中一則“錯(cuò)簡”說起
發(fā)布時(shí)間:2021-12-25 02:33
胡旋舞是中古時(shí)期粟特地區(qū)傳入中原的流行舞蹈。唐宋樂志文獻(xiàn)在記載隋唐樂伎體系時(shí),《通典》《舊唐書》等將胡旋舞置于康國樂中,而《新唐書》卻將其置于高麗伎之下。這看似《新唐書》的"錯(cuò)簡",實(shí)則反映了唐宋樂志對于十部伎和四夷樂這兩種不同音樂體系書寫的矛盾。十部伎中的康國伎、高麗伎本源自四夷樂康國樂、高麗樂,"伎""樂"同源而分流。胡旋舞本屬于四夷樂之康國樂,不可能在燕樂部伎中表演,但在當(dāng)時(shí)樂志書寫體系下就被安置于康國伎之下。《新唐書》試圖整合十部伎與四夷樂兩種書寫體系的矛盾,"伎""樂"分流,卻又產(chǎn)生了置胡旋舞于高麗伎下的新誤解。這一誤解與東北亞地區(qū)和西域之間存在的廣泛交流,高麗伎"胡化"的印象有關(guān)。
【文章來源】:民族藝術(shù). 201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北齊范粹墓樂舞黃釉瓷扁壺④
本文編號(hào):3551634
【文章來源】:民族藝術(shù). 201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北齊范粹墓樂舞黃釉瓷扁壺④
本文編號(hào):35516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lelunwen/355163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