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流行歌曲發(fā)展審美取向探究
發(fā)布時間:2021-09-01 13:38
<正>中國流行音樂審美觀念有其歷史契機,它真正起步是在改革開放以后。20世紀二三十年代,流行音樂開始萌芽,以傳統(tǒng)的中國風格為主,無論創(chuàng)作還是演唱都略顯稚嫩,審美取向以"雞貓子腔"的尖細、直白的演唱風格為主。20世紀三四十年代,救亡音樂思潮凸顯。這一時期的救亡歌曲便成為該思潮社會化的具體體現。審美取向開始轉向以周旋為代表的"小妹妹腔"的輕、柔、甜的演唱風格。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到六七十年代,中國內地流行音樂的發(fā)展出現斷層的現象,港臺音樂取代內地音樂蓬勃發(fā)展。這一時期以鄧麗君為代表的港臺流行音樂演
【文章來源】:文藝爭鳴. 2019,(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4 頁
【文章目錄】:
一、個性化的審美取向
(一)“西北風”個性化的審美
(二)“中國風”個性化的審美
二、世俗化的審美取向
(一)曲調世俗化的審美
(二)歌詞世俗化的審美
(三)表演形式世俗化的審美
三、多元化的審美取向
(一)創(chuàng)作手法的多元化
(二)表演形式的多元化
(三)不同唱法間拼貼的多元化
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流行音樂“中國風”解析[J]. 辛穎. 洛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7(07)
[2]“中國風”流行音樂中的民族文化元素[J]. 唐萍. 民族音樂. 2014(01)
[3]傳統(tǒng)文化元素與流行歌曲創(chuàng)作的融合與創(chuàng)新[J]. 胡杰. 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 2009(01)
[4]淺議當代聲樂美學的擴張及其審美價值[J]. 楊海源. 天津音樂學院學報. 2004(01)
碩士論文
[1]《中國好聲音·第一季》音樂審美問題研究[D]. 劉俊杰.西南大學 2016
[2]近十年中國流行歌曲審美價值研究[D]. 蔣本環(huán).哈爾濱師范大學 2013
[3]當下聲樂藝術消費的審美趣味多元化研究[D]. 吳麗娜.華中師范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377077
【文章來源】:文藝爭鳴. 2019,(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4 頁
【文章目錄】:
一、個性化的審美取向
(一)“西北風”個性化的審美
(二)“中國風”個性化的審美
二、世俗化的審美取向
(一)曲調世俗化的審美
(二)歌詞世俗化的審美
(三)表演形式世俗化的審美
三、多元化的審美取向
(一)創(chuàng)作手法的多元化
(二)表演形式的多元化
(三)不同唱法間拼貼的多元化
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流行音樂“中國風”解析[J]. 辛穎. 洛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7(07)
[2]“中國風”流行音樂中的民族文化元素[J]. 唐萍. 民族音樂. 2014(01)
[3]傳統(tǒng)文化元素與流行歌曲創(chuàng)作的融合與創(chuàng)新[J]. 胡杰. 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 2009(01)
[4]淺議當代聲樂美學的擴張及其審美價值[J]. 楊海源. 天津音樂學院學報. 2004(01)
碩士論文
[1]《中國好聲音·第一季》音樂審美問題研究[D]. 劉俊杰.西南大學 2016
[2]近十年中國流行歌曲審美價值研究[D]. 蔣本環(huán).哈爾濱師范大學 2013
[3]當下聲樂藝術消費的審美趣味多元化研究[D]. 吳麗娜.華中師范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3770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lelunwen/337707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