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前奏曲》對李斯特作為“新德意志樂派”作曲家的解讀
發(fā)布時間:2021-08-31 10:14
本文以李斯特于魏瑪時期的代表性作品——第三首交響詩《前奏曲》(Les Prélude,S.97)的音樂為出發(fā)點,梳理李斯特在交響詩創(chuàng)作中與自己以及先輩其他大型作品之間的關聯(lián),尋找他處于19世紀中葉創(chuàng)立該體裁的立足點,思考他作為"新德意志樂派"作曲家的本質所在。
【文章來源】:中國音樂學. 201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前奏曲》是奏鳴曲式嗎?
(一)被視為“倒裝式奏鳴曲式”
(二)再現(xiàn)部究竟從哪里開始?
二、非對稱的三度調性布局
三、標題性內容對音樂結構的影響
四、詩與音樂的統(tǒng)一
(一)黑格爾哲學觀念對交響詩創(chuàng)作理念的影響
(二)《前奏曲》的“內容”
(三)新瓶裝新酒
1. 動機發(fā)展性的主題變形
2. 奏鳴曲式與奏鳴套曲的兩重性
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李斯特的交響詩《塔索》[J]. 林勇.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 2015(01)
[2]李斯特交響詩《前奏曲》解讀[J]. 何平. 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 2004(01)
[3]音樂作品中異彩紛呈的“彩虹橋”──分類論析各種常用模式的橋接音樂(五)[J]. 姚以讓. 音樂探索.四川音樂學院學報. 1997(04)
本文編號:3374721
【文章來源】:中國音樂學. 2019,(03)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前奏曲》是奏鳴曲式嗎?
(一)被視為“倒裝式奏鳴曲式”
(二)再現(xiàn)部究竟從哪里開始?
二、非對稱的三度調性布局
三、標題性內容對音樂結構的影響
四、詩與音樂的統(tǒng)一
(一)黑格爾哲學觀念對交響詩創(chuàng)作理念的影響
(二)《前奏曲》的“內容”
(三)新瓶裝新酒
1. 動機發(fā)展性的主題變形
2. 奏鳴曲式與奏鳴套曲的兩重性
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李斯特的交響詩《塔索》[J]. 林勇.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 2015(01)
[2]李斯特交響詩《前奏曲》解讀[J]. 何平. 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 2004(01)
[3]音樂作品中異彩紛呈的“彩虹橋”──分類論析各種常用模式的橋接音樂(五)[J]. 姚以讓. 音樂探索.四川音樂學院學報. 1997(04)
本文編號:33747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lelunwen/337472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