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近,月亮遠》的音樂特點與演唱實踐
發(fā)布時間:2021-07-12 19:32
《月光近,月亮遠》是一首由方石作曲、袁晶作詞的藝術歌曲,其優(yōu)美的旋律與凄美的歌詞賦予了此曲獨特的意境美,映襯出戰(zhàn)爭殘酷、家園不復的情景,抒發(fā)了作者懷念家鄉(xiāng)、反對戰(zhàn)爭的情感。本人在研究生期間學習了這首歌曲,并在第一場碩士音樂會中演唱了該曲,此論文是針對在學習演唱該作品過程中遇見的種種問題而展開的思考與分析。筆者通過觀摩優(yōu)秀民族歌唱家的視頻、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以及導師的演唱指導與自身練習揣摩,分別從歌曲《月光近,月亮遠》的作品背景、音樂特點、本人音樂會中的演唱實踐這三個方面來展開論述。通過對《月光近,月亮遠》的研究,不僅便于自己深入理解原作,更好地演繹歌曲,也希望此文能為其他演唱這首歌曲的歌唱者提供一些參考與借鑒。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4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A樂段(9-19)為4+4的方整樂段,反復一次,兩樂句是同頭異尾的關系
碩士學位論文12圖2-3在兩小節(jié)的連接時(20-21),伴奏織體從之前舒展柔和的分解和弦轉為有力的柱式和弦,音符改為時值更短的十六分音符,使氣氛瞬間緊張起來,暗示著山雨欲來風滿樓,為B段的引入做好了氣氛的渲染。B段(22-29)是由新材料構成的對比中部,其在織體、節(jié)奏、調性等與A段相比已有了明顯變化,但速度保持原速,是同頭異尾的平行樂段。此樂段轉入g小調,主旋律的音高轉低,多用鏗鏘有力的二八節(jié)奏型,表達了對戰(zhàn)爭的控訴。鋼琴伴奏運用快速分解的十六分音符,讓音樂連綿起伏不斷推進,左手八分音符的跳音,又給涌動的旋律增添了顆粒感,與主旋律的節(jié)奏達成一致,最終使音樂呈現(xiàn)出洶涌澎湃之感!安恢沃^美麗的結果”一句中,“美麗”二字作七度跳進,將旋律推至高點,最后以g小調屬和弦結束,形成不完滿感。伴奏旋律左右手反向進行,為高潮的出現(xiàn)做好了層層鋪墊。圖2-4C樂段(30-39)是全曲的高潮部分,旋律從g小調轉為了G大調,氣勢磅礴,代表著從回憶里清醒了過來。它與B段的緊湊低昂產生了強烈對比,主旋律音區(qū)多在小字二組,伴奏再次重現(xiàn)了引子部分的三連音,但織體從分解和弦改為
《月光近,月亮遠》的音樂特點與演唱實踐13了密集排列的柱式和弦,齊整的音效加寬了音樂的厚度,有利于唱出月光看似唾手可及,實際卻如鏡花水月般空幻縹緲的吶喊悲痛之情。最后,樂段停留在完滿終止的主三和弦上,暗示暴風雨后終會迎來平靜。圖2-5兩小節(jié)的連接(40-41)采用琶音與分解和弦的伴奏織體,使歌曲又回到靜謐的狀態(tài),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為暴風雨后的寧靜做好鋪墊。在尾聲中(42-48),作曲家再次運用轉調手法,將旋律由G大調轉為同名g小調,色彩由溫暖明亮轉為憂郁柔和,具有小調特征的三連音輪流在左右手交替呼應,是對前奏部分的再現(xiàn),營造了靜謐憂郁的氛圍,暗示吶喊過后,仍要直視家園不復的殘酷現(xiàn)實。樂段最終結束于同名大調G大調的主和弦,不僅增加了音樂的完滿結束感,且具有大調明亮溫暖的色彩,寄意著美好的期望與生機,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民族聲樂演唱中的咬字吐字與情感表達——以《紅旗頌》為例[J]. 鄭小敏. 黃河之聲. 2019(16)
[2]淺談藝術歌曲中鋼琴伴奏的重要作用[J]. 段琦薇. 北方音樂. 2019(05)
[3]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的合作藝術[J]. 趙洪艷. 黃河之聲. 2018(24)
[4]民族聲樂演唱中咬字與吐字的思考[J]. 雷鵬偉. 戲劇之家. 2019(01)
[5]輕拂休止符的神秘面紗——淺談休止符在音樂作品中的處理[J]. 顧亞珠. 北方音樂. 2018(11)
[6]淺析歌曲的意境之美[J]. 劉小龍. 藝術評鑒. 2017(11)
[7]論“弱起”在朱良鎮(zhèn)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中的主導作用[J]. 莫大尼. 音樂創(chuàng)作. 2016(09)
[8]歌唱者舞臺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J]. 李抒丹. 當代音樂. 2016(11)
[9]中國藝術歌曲的意境美[J]. 趙續(xù)亮. 北方音樂. 2016(09)
[10]淺談休止符在音樂中的魅力[J]. 段菲. 音樂時空. 2015(23)
碩士論文
[1]論方石藝術歌曲《月光近,月亮遠》的音樂及演唱實踐研究分析[D]. 劉洪鈺.云南藝術學院 2017
[2]藝術碩士畢業(yè)獨唱音樂會實踐與思考[D]. 王楨.遼寧師范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280522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4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A樂段(9-19)為4+4的方整樂段,反復一次,兩樂句是同頭異尾的關系
碩士學位論文12圖2-3在兩小節(jié)的連接時(20-21),伴奏織體從之前舒展柔和的分解和弦轉為有力的柱式和弦,音符改為時值更短的十六分音符,使氣氛瞬間緊張起來,暗示著山雨欲來風滿樓,為B段的引入做好了氣氛的渲染。B段(22-29)是由新材料構成的對比中部,其在織體、節(jié)奏、調性等與A段相比已有了明顯變化,但速度保持原速,是同頭異尾的平行樂段。此樂段轉入g小調,主旋律的音高轉低,多用鏗鏘有力的二八節(jié)奏型,表達了對戰(zhàn)爭的控訴。鋼琴伴奏運用快速分解的十六分音符,讓音樂連綿起伏不斷推進,左手八分音符的跳音,又給涌動的旋律增添了顆粒感,與主旋律的節(jié)奏達成一致,最終使音樂呈現(xiàn)出洶涌澎湃之感!安恢沃^美麗的結果”一句中,“美麗”二字作七度跳進,將旋律推至高點,最后以g小調屬和弦結束,形成不完滿感。伴奏旋律左右手反向進行,為高潮的出現(xiàn)做好了層層鋪墊。圖2-4C樂段(30-39)是全曲的高潮部分,旋律從g小調轉為了G大調,氣勢磅礴,代表著從回憶里清醒了過來。它與B段的緊湊低昂產生了強烈對比,主旋律音區(qū)多在小字二組,伴奏再次重現(xiàn)了引子部分的三連音,但織體從分解和弦改為
《月光近,月亮遠》的音樂特點與演唱實踐13了密集排列的柱式和弦,齊整的音效加寬了音樂的厚度,有利于唱出月光看似唾手可及,實際卻如鏡花水月般空幻縹緲的吶喊悲痛之情。最后,樂段停留在完滿終止的主三和弦上,暗示暴風雨后終會迎來平靜。圖2-5兩小節(jié)的連接(40-41)采用琶音與分解和弦的伴奏織體,使歌曲又回到靜謐的狀態(tài),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為暴風雨后的寧靜做好鋪墊。在尾聲中(42-48),作曲家再次運用轉調手法,將旋律由G大調轉為同名g小調,色彩由溫暖明亮轉為憂郁柔和,具有小調特征的三連音輪流在左右手交替呼應,是對前奏部分的再現(xiàn),營造了靜謐憂郁的氛圍,暗示吶喊過后,仍要直視家園不復的殘酷現(xiàn)實。樂段最終結束于同名大調G大調的主和弦,不僅增加了音樂的完滿結束感,且具有大調明亮溫暖的色彩,寄意著美好的期望與生機,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民族聲樂演唱中的咬字吐字與情感表達——以《紅旗頌》為例[J]. 鄭小敏. 黃河之聲. 2019(16)
[2]淺談藝術歌曲中鋼琴伴奏的重要作用[J]. 段琦薇. 北方音樂. 2019(05)
[3]聲樂演唱與鋼琴伴奏的合作藝術[J]. 趙洪艷. 黃河之聲. 2018(24)
[4]民族聲樂演唱中咬字與吐字的思考[J]. 雷鵬偉. 戲劇之家. 2019(01)
[5]輕拂休止符的神秘面紗——淺談休止符在音樂作品中的處理[J]. 顧亞珠. 北方音樂. 2018(11)
[6]淺析歌曲的意境之美[J]. 劉小龍. 藝術評鑒. 2017(11)
[7]論“弱起”在朱良鎮(zhèn)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中的主導作用[J]. 莫大尼. 音樂創(chuàng)作. 2016(09)
[8]歌唱者舞臺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J]. 李抒丹. 當代音樂. 2016(11)
[9]中國藝術歌曲的意境美[J]. 趙續(xù)亮. 北方音樂. 2016(09)
[10]淺談休止符在音樂中的魅力[J]. 段菲. 音樂時空. 2015(23)
碩士論文
[1]論方石藝術歌曲《月光近,月亮遠》的音樂及演唱實踐研究分析[D]. 劉洪鈺.云南藝術學院 2017
[2]藝術碩士畢業(yè)獨唱音樂會實踐與思考[D]. 王楨.遼寧師范大學 2016
本文編號:32805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lelunwen/328052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