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森林號子類型及命名的文化解析
發(fā)布時間:2021-04-19 02:08
文章以東北森林號子為研究對象,基于類型學的視角,在對前人文獻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形成八大類二十三種森林號子的分類體系,力求全面深入地呈現(xiàn)森林號子的多樣化形態(tài)。最后從文化層面探討森林號子命名的文化依據(jù),以揭示東北森林號子與自然、社會的關系。
【文章來源】:中國音樂.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部分圖文】:
曹保明對森林號子的分類圖示(8)
趙希孟出生并成長在大興安嶺環(huán)繞的伊春市。獨特的地理空間與山林文化熏染,為他的研究創(chuàng)造了充足條件。置身于局內人的情感以及音樂家馬可的鼓勵,更激發(fā)了趙希孟對森林號子研究的熱情。1956年到1961年間,他完成了森林號子音樂研究的初稿,1981年正式出版了《談東北林區(qū)勞動號子音樂》(6)一書。該書從音樂形態(tài)學的視角對東北林區(qū)森林號子進行了深入研究,為森林號子音樂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該書共收集了41首森林號子,包括蘑菇頭號10首(其中哈腰掛號8首,拉鼻子號2首),大掐子號4首,拽大繩號8首(其中兩把繩號3首,一把繩號4首,一兩把混合繩號1首),了號3首,瓦杠號5首,流送號6首(其中拉羊拽號4首,羊工號2首),喲吚三號1首,朝鮮族號4首(其中拉鼻子號3首,勾蘭呀號1首)。趙希孟的森林號子研究采用了二級分類方法(詳見圖1),處于第一層次的有8種號子,在此基礎上對蘑菇頭號、拽大繩號、流送號、朝鮮族號又劃分出哈腰掛等9種處于第二層次號子。兩個層次共記17種號子。他對森林號子進行了理論體系建構,為森林號子分類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jù)。民俗學家曹保明對東北的行幫文化做了系列研究,其中木幫(7)文化的代表專著當屬《長白山森林號子》。該書共收集了49首號子,其中記譜的有14首,其他為文獻摘錄和口述文本。曹保明主要從文化人類學的視角對森林號子進行了研究,對森林號子的文化屬性及人類學意義進行了系統(tǒng)闡釋。在號子分類上,曹保明也采用了二級分類方法。第一層次分成9類號子,第二層次分成16種號子,共計21種號子(一級分類和二級分類重復者省略)。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儀式音樂文本的互文性與符號學闡釋[J]. 趙書峰. 音樂研究. 2013(02)
本文編號:3146613
【文章來源】:中國音樂. 2020,(0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9 頁
【部分圖文】:
曹保明對森林號子的分類圖示(8)
趙希孟出生并成長在大興安嶺環(huán)繞的伊春市。獨特的地理空間與山林文化熏染,為他的研究創(chuàng)造了充足條件。置身于局內人的情感以及音樂家馬可的鼓勵,更激發(fā)了趙希孟對森林號子研究的熱情。1956年到1961年間,他完成了森林號子音樂研究的初稿,1981年正式出版了《談東北林區(qū)勞動號子音樂》(6)一書。該書從音樂形態(tài)學的視角對東北林區(qū)森林號子進行了深入研究,為森林號子音樂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該書共收集了41首森林號子,包括蘑菇頭號10首(其中哈腰掛號8首,拉鼻子號2首),大掐子號4首,拽大繩號8首(其中兩把繩號3首,一把繩號4首,一兩把混合繩號1首),了號3首,瓦杠號5首,流送號6首(其中拉羊拽號4首,羊工號2首),喲吚三號1首,朝鮮族號4首(其中拉鼻子號3首,勾蘭呀號1首)。趙希孟的森林號子研究采用了二級分類方法(詳見圖1),處于第一層次的有8種號子,在此基礎上對蘑菇頭號、拽大繩號、流送號、朝鮮族號又劃分出哈腰掛等9種處于第二層次號子。兩個層次共記17種號子。他對森林號子進行了理論體系建構,為森林號子分類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jù)。民俗學家曹保明對東北的行幫文化做了系列研究,其中木幫(7)文化的代表專著當屬《長白山森林號子》。該書共收集了49首號子,其中記譜的有14首,其他為文獻摘錄和口述文本。曹保明主要從文化人類學的視角對森林號子進行了研究,對森林號子的文化屬性及人類學意義進行了系統(tǒng)闡釋。在號子分類上,曹保明也采用了二級分類方法。第一層次分成9類號子,第二層次分成16種號子,共計21種號子(一級分類和二級分類重復者省略)。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儀式音樂文本的互文性與符號學闡釋[J]. 趙書峰. 音樂研究. 2013(02)
本文編號:31466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lelunwen/314661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