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民歌《我的車轉(zhuǎn)悠悠》的方言音韻及演唱運用
發(fā)布時間:2021-02-23 10:09
在演唱地方民歌的過程中,在咬字方面有很多的講究,適當加入方言咬字的音韻,可以更加地道的演唱和演繹地方民歌。根據(jù)不同風格的作品和演唱者的需求,要進行不一樣的處理。想演唱出地道的山東民歌,就要把方言的特色音韻,與旋律共熔一爐,這樣才能有山東民歌獨有的氣息,而又能被大眾所接受。筆者在碩士學位音樂會中,選擇了剛剛被搜集和整理《我的車轉(zhuǎn)悠悠》這首作品演唱,本篇論文也對本首作品進行了演唱分析。本文論述分為五章:第一章緒論;第二章內(nèi)容為民歌演唱中方言音韻的重要性;第三章內(nèi)容為山東民歌《我的車轉(zhuǎn)悠悠》中方言音韻的特點;第四章內(nèi)容為山東民歌《我的車轉(zhuǎn)悠悠》的演唱運用;第五章內(nèi)容為結(jié)論與展望。
【文章來源】:濟南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2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選題背景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現(xiàn)狀
1.4 研究意義
第二章 方言音韻對山東民歌演唱的重要性
2.1 方言音韻的涵義
2.2 方言音韻在民歌演唱中的運用
2.3 方言音韻之于民歌演唱特色的意義
第三章 山東民歌《我的車轉(zhuǎn)悠悠》中方言音韻的特點
3.1 起音為上聲和去聲
3.2 尾音為陽平
3.3 襯詞和兒化音的合理利用
第四章 山東民歌《我的車轉(zhuǎn)悠悠》的演唱運用
4.1 《我的車轉(zhuǎn)悠悠》的音樂分析
4.2 《我的車轉(zhuǎn)悠悠》的氣息運用
4.3 正確處理演唱中方言音韻與情感的統(tǒng)一關(guān)系
第五章 結(jié)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 (一)
附錄 (二)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關(guān)于山東民歌“集成后”的思考[J]. 劉清. 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 2012(02)
[2]對山東民歌保護與傳承的思考[J]. 宋春燕. 齊魯藝苑. 2011(01)
[3]山東民歌傳統(tǒng)演唱風格之探究[J]. 李海鷗. 齊魯文化研究. 2008(00)
[4]山東民間小調(diào)的文化淺析[J]. 劉曉鵬. 齊魯藝苑. 2007(05)
[5]方言與民歌芻議[J]. 徐平. 民俗研究. 2004(02)
[6]山東方言研究方法新探[J]. 錢曾怡. 山東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2(02)
[7]山東民歌演唱漫議[J]. 魏占河. 中國音樂學. 2000(04)
碩士論文
[1]從山東民歌中看語言對其曲調(diào)的影響[D]. 商曼.山東大學 2013
[2]崔世光《山東風俗組曲》研究[D]. 李艷麗.山東師范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047417
【文章來源】:濟南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2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選題背景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現(xiàn)狀
1.4 研究意義
第二章 方言音韻對山東民歌演唱的重要性
2.1 方言音韻的涵義
2.2 方言音韻在民歌演唱中的運用
2.3 方言音韻之于民歌演唱特色的意義
第三章 山東民歌《我的車轉(zhuǎn)悠悠》中方言音韻的特點
3.1 起音為上聲和去聲
3.2 尾音為陽平
3.3 襯詞和兒化音的合理利用
第四章 山東民歌《我的車轉(zhuǎn)悠悠》的演唱運用
4.1 《我的車轉(zhuǎn)悠悠》的音樂分析
4.2 《我的車轉(zhuǎn)悠悠》的氣息運用
4.3 正確處理演唱中方言音韻與情感的統(tǒng)一關(guān)系
第五章 結(jié)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 (一)
附錄 (二)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關(guān)于山東民歌“集成后”的思考[J]. 劉清. 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 2012(02)
[2]對山東民歌保護與傳承的思考[J]. 宋春燕. 齊魯藝苑. 2011(01)
[3]山東民歌傳統(tǒng)演唱風格之探究[J]. 李海鷗. 齊魯文化研究. 2008(00)
[4]山東民間小調(diào)的文化淺析[J]. 劉曉鵬. 齊魯藝苑. 2007(05)
[5]方言與民歌芻議[J]. 徐平. 民俗研究. 2004(02)
[6]山東方言研究方法新探[J]. 錢曾怡. 山東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2(02)
[7]山東民歌演唱漫議[J]. 魏占河. 中國音樂學. 2000(04)
碩士論文
[1]從山東民歌中看語言對其曲調(diào)的影響[D]. 商曼.山東大學 2013
[2]崔世光《山東風俗組曲》研究[D]. 李艷麗.山東師范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0474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lelunwen/304741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