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李斯特的“情感論”音樂美學觀
發(fā)布時間:2021-01-06 05:49
李斯特的"情感論"音樂美學所強調(diào)的情感并非普通意義上的一般情感,而是活生生的帶有濃烈生命色彩的具體化情感。李斯特認為純器樂在表達具體化情感方面有所欠缺,而標題音樂由于引入了文學因素,從而使得純器樂中一般化、抽象化的情感轉(zhuǎn)換為具體的個性情感,具有更為動人的力量。李斯特的觀念與黑格爾的思想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但是在這種聯(lián)系的表象之下,二者又有著明顯的區(qū)別:黑格爾是在感性與理性相統(tǒng)一的前提下倡導(dǎo)音樂的情感本質(zhì),而李斯特則是完全將音樂的情感本質(zhì)與理性對立起來,在二者的矛盾性中抬升情感在音樂中的地位。李斯特的觀念與漢斯立克的思想之間有著鮮明的理論對立,但在這種對立的表象之下,二者又有著一致的理論趨向:他們都是以確立音樂藝術(shù)的自足與獨立為最終目的,并且都有著鮮明的現(xiàn)代人學指向。因此,李斯特的情感論音樂美學充滿了復(fù)雜性與矛盾性:他熱情洋溢地宣揚音樂的情感本質(zhì),同時也熱烈地為音樂自律與藝術(shù)自律吶喊。所以,不能簡單地以"自律論"或"他律論"為依據(jù)來評判其思想;同時,也正是這種理論的復(fù)雜性與矛盾性,使得他的思想成為西方音樂美學觀念歷史轉(zhuǎn)換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理論節(jié)點。
【文章來源】: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20,41(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
二
三
本文編號:2960039
【文章來源】: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20,41(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
二
三
本文編號:29600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lelunwen/296003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