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緬、泰撣傣族群傳統(tǒng)樂器的跨境比較研究——以“彈撥”“拉弦”樂器為例
[Abstract]:The Shan Dai ethnic group in the southwest border of Yunnan Province and neighboring countries has since ancient times formed a "Shan Dai Buddhist (music) cultural circle" including Chery, Menggong, 800, Laos and so on. Although it has been blocked by national boundaries, it still retains the same elements of traditional music. In the past, most of the percussion instruments in this area were studied by foreign scholars, but no scholars have made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string pulling" and "plucked" instrument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border research.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and related historical data,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kinds of musical instruments from the aspects of their rhythm, shape, distribution and application, and discusses the two kinds of musical instruments in different regions as a whole.
【作者單位】: 中央音樂學院;
【分類號】:J63-0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利明;;談拉弦樂器組的特點與作用[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2年06期
2 鄭榮;民族拉弦樂器的發(fā)展問題[J];中國音樂;1982年04期
3 徐曉霞;;略論圓筒類拉弦樂器的形制演變[J];上海文博論叢;2012年03期
4 馮潔軒;中國最早的拉弦樂器“筑”考(上)[J];音樂研究;2000年01期
5 馮潔軒;中國最早的拉弦樂器“筑”考(下)[J];音樂研究;2000年02期
6 韓佩琦 ,高新存;振動理論在民族拉弦樂器中的應用[J];樂器;2004年10期
7 陳興華;朱向樂;;民族拉弦樂器的新設想——交響化民族弦樂建設的有關問題[J];樂器;2006年05期
8 ;《中國拉弦樂器——系列秦胡研制的文化理念與實踐》正式出版發(fā)行[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9 馮光鈺;;秦胡研制的價值與現(xiàn)代意義——從翟志榮編著《中國拉弦樂器——系列秦胡研制的文化理念與實踐》談起[J];音樂探索;2009年02期
10 劉向陽;;中國民族拉弦樂器標準化之我見[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年05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記者 楊永林;我國傳統(tǒng)拉弦樂器實現(xiàn)革命性變革[N];光明日報;2004年
2 國得杰;民族低音拉弦樂器何時面世?[N];中國文化報;2014年
3 本報記者 王淑玲;樂此不疲話秦胡[N];陜西日報;2003年
4 記者 宮蘇藝;民族樂器家族添新丁[N];光明日報;2003年
5 辛夢堯;秦胡系列:傳統(tǒng)二胡的突破性改革[N];中國藝術報;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張貝貝;板胡《秦腔牌子曲》分析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5年
2 周玉音;民族低音拉弦樂器音響特性需求研究[D];中國音樂學院;2015年
3 鄧功哲;中國民族拉弦樂器指向性的全消聲室測試[D];華南理工大學;2016年
4 徐曉霞;中國古代圓筒類拉弦樂器形制演變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7年
5 金慧;筒狀無指板胡琴類拉弦樂器的歷史考察研究[D];中國音樂學院;2011年
,本文編號:23716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lelunwen/2371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