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xiàn)今美聲化的民族唱法及民族化的美聲唱法研究
本文選題:美聲化 + 民族化; 參考:《大眾文藝》2016年24期
【摘要】:21世紀是民族融合的時代,同時也是文化融合的時代,聲樂作為我國重要的藝術表達形式,正因為處于這個多元發(fā)展、吸納融合的時代發(fā)展體系中也呈現(xiàn)出了多元化融合的發(fā)展體系。本文則是通過闡述分析民族唱法美聲化以及美聲唱法民族化的發(fā)展歷程以及對于其現(xiàn)狀的梳理,此外本文還會著重于對于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的異同化分析,從而進一步的了解明晰兩類唱法的特點以及其交叉性和借鑒性。
[Abstract]:The 21st century is an era of national integration and also an era of cultural integration. As an important form of artistic expression in China, vocal music is precisely because of its pluralistic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system of absorption and integration also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system of pluralistic integrati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anto and the nationalization of Bel Canto and combs its present situation. In addition, 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ational canto and the Bel canto.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types of singing and its crossover and reference.
【作者單位】: 湖南科技大學;
【分類號】:J616.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萍;論民族唱法聲音形態(tài)及其表現(xiàn)形態(tài)的美[J];中國音樂;2003年01期
2 胡曄;民族唱法應走向多元化[J];音樂探索(四川音樂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3 黃紹渠;民族唱法的新走向[J];藝術百家;2004年04期
4 單敏;論民族唱法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J];宿州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5 于鐘;陳丹丹;;關于民族唱法聲情交融的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07期
6 韓東茹;;新民族唱法的探索與發(fā)展[J];長春大學學報;2007年07期
7 張勇;;當代中國民族唱法技術發(fā)展與技術多樣性的關系[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09年06期
8 金立超;;淺談民族唱法教學中的幾個重要問題[J];才智;2010年09期
9 李世綱;;民族唱法中共鳴的運用[J];藝術研究;2010年02期
10 寧紅梅;;淺析民族唱法技巧與韻味的關系[J];戲劇之家;201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王建群;王建;高下;沈曉輝;俞晨杰;楊燁;;美聲與民族唱法中不同元音嗓音測試分析比較[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下)[C];2007年
2 馬建華;;“面罩”唱法在民族唱法中的運用[A];社會音樂研究論文集[C];199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小瑩;民族唱法的路不止一條[N];中國藝術報;2004年
2 陳迅雷;淺談民族唱法[N];貴州民族報;2005年
3 天水市歌舞團 楊濤;淺談民族聲樂與民族唱法[N];天水日報;2009年
4 記者 伍斌;青歌賽民族唱法千人一嗓[N];解放日報;2010年
5 李曦曦 胡佳軼;“千人一嗓”太單調 民族唱法缺個性[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6 李定國;“民族唱法”切莫入誤區(qū)[N];音樂生活報;2010年
7 李小瑩;民族唱法應該“萬紫千紅”[N];中國藝術報;2004年
8 記者 譚雅竹;省第二屆青歌賽民族唱法決出單項獎[N];云南日報;2007年
9 本報記者 周靜;貴大學子龍奉輝奪魁[N];貴州日報;2010年
10 金兆鈞;我看第十一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N];中國藝術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吳靜;中國民族唱法音色的聲學闡釋[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銀劍東;印青聲樂作品的內涵特征及演唱分析[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劉光練;湘籍女歌唱家群體民族唱法特征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5年
3 于偉玲;論民族唱法與美聲唱法的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4 李禹凝;美聲唱法對民族唱法演唱技巧的影響[D];吉林大學;2016年
5 王菲;歌劇《運河謠》的“民族性”與“時代性”[D];山東大學;2016年
6 吳果;21世紀中國民族唱法的發(fā)展現(xiàn)狀[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7 李立平;民族唱法及其教學探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8 肖萍;論我國民族唱法的美學特征[D];山西大學;2012年
9 楊清清;論當代中國民族唱法的演唱趨勢[D];重慶大學;2013年
10 湯杏;社會性別視角下女性意識在民族唱法中的體現(xiàn)[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0183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lelunwen/2018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