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維吾爾族哈密《烏魯克都爾木卡姆》中音樂形式的研究
本文選題:哈密木卡姆 + 烏魯克都爾木卡姆 ; 參考:《西南民族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在祖國的西北方是美麗廣闊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木卡姆”一詞是來自于維吾爾族語言“Mukam”音譯而來。對這里的維吾爾族群眾來說,木卡姆不光是目前所包含的:音樂、舞蹈、說唱、戲劇、文學等在內(nèi)的各門類藝術(shù)內(nèi)容,同時還包含民族團結(jié)、宗教信仰等精神層面的內(nèi)容。本文中筆者所寫的是傳承于一千年的,在新疆的“東大門”,哈密地區(qū)的哈密《烏魯克都爾木卡姆》的音樂藝術(shù)形式。從宏觀的方面來說,《烏魯克都爾木卡姆》在音樂形式上既涵蓋了民間歌謠,又引入了文人詩作。它的音樂本體形態(tài)多變,旋律與調(diào)式紛繁復雜,卻又動人心弦。旋律的變形建立在多重旋律記譜法、節(jié)奏型、調(diào)性的轉(zhuǎn)變,再輔之以各具特色的伴奏樂器,折射出維吾爾族人們對生活的熱忱,展現(xiàn)強烈的民族特色與攝人心魄的藝術(shù)魅力。本文旨在針對于哈密木卡姆流派中的《烏魯克都爾木卡姆》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通過對《烏魯克都爾木卡姆》的背景,作用和音樂形式的分析,并與其中其他風格的木卡姆音樂特征做對比,找出異同并加以分析;通過對《烏魯克都爾木卡姆》音樂形式的特點進行分析,了解《烏魯克都爾木卡姆》的調(diào)式、調(diào)性以及形式;通過對哈密木卡姆文化的研究,讓更多的人了解《烏魯克都爾木卡姆》,加強對《烏魯克都爾木卡姆》這一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傳承與保護意識。
[Abstract]:In the northwest of the motherland is the beautiful and vast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the word "Mukam" comes from the Uygur language "Mukam" transliterated. To the Uygur people here, Mukam is not only included at present: music, dance, rap, drama, literature and so on, but also includes the spiritual aspects of national unity, religious belief and so on. What I write in this paper is the music art form of Hami "Urukdur Mukam" in Xinjiang, Xinjiang "East Gate", which is inherited from one thousand years. From the macro point of view, Urucdur Mukam not only covers folk ballads, but also introduces literati poems in the form of music. Its music Noumenon form is changeable, melodies and modes are complicated, but also exciting. The deformation of melody is based on the multi-melody notation, rhythm type, tone change, and then accompanied by various accompaniment instruments, reflecting the Uygur people's enthusiasm for life, showing the strong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rtistic charm of the soul.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background, function and music form of "Ulukdur Mukam", which is one of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s in Hami Mukam school. And compared with other styles of Mukam music characteristics, find 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nd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usic form of "Urucdur Mukam >, understand the mode of" Urukdur Mukam >, Through the study of Hami Mukam culture, more people can understand Urucdur Mukam, and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J607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樊祖蔭;刀朗木卡姆多聲形態(tài)研究[J];音樂研究;2001年01期
2 全仁平,趙文;維吾爾族木卡姆的兩個要素[J];云南藝術(shù)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3 張伯瑜;;“木卡姆”音樂的傳承與地域特征[J];新疆藝術(shù)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4 陳怡;淺析世界木卡姆音樂[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5 周吉;;建立“木卡姆學” 開創(chuàng)木卡姆研究新局面——在新疆師范大學召開的‘申遺’成功后《維吾爾木卡姆的保護與研究》專題研討會上的講話[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6 陳曦;;木卡姆:維吾爾人情感的家園[J];尋根;2006年02期
7 羅布·希姆斯;任秀梅;;《伊拉克木卡姆曲庫》導言[J];新疆藝術(shù)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8 周吉;;建立“木卡姆學” 開創(chuàng)木卡姆研究新局面[J];新疆藝術(shù)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9 周吉;王文靜;;木卡姆研究的新開端——“第六屆國際木卡姆研討會”綜述[J];音樂研究;2006年04期
10 關(guān)也維;;木卡姆音樂的形成、發(fā)展及其相關(guān)問題[J];新疆藝術(shù)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李建高;;保護傳承優(yōu)秀民族傳統(tǒng)文化 深入挖掘阿瓦提縣刀愞木卡姆獨特魅力[A];2011-2013中國民間文化藝術(shù)之鄉(xiāng)全集[C];2013年
2 木粲成;劉哲;趙思思;;閱讀新疆、理解維吾爾[A];共識(2013春刊09)——民族關(guān)系中國夢 講信修睦行憲政[C];201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新疆木卡姆藝術(shù)“申遺”成功[N];哈密報(漢);2005年
2 本報記者 王慧敏;新疆拯救“活”文物木卡姆[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5年
3 本報記者 周海霞 通訊員 李迅;輪臺木卡姆保護傳承中心掛牌[N];巴音郭楞日報;2007年
4 王瑟;新疆地方版本木卡姆后繼待人[N];光明日報;2006年
5 杜亞雄;伊拉克的傳統(tǒng)音樂和木卡姆[N];音樂周報;2007年
6 記者 王立命 實習記者 楊文浩;鄯善打造“中國木卡姆之都”[N];吐魯番報(漢);2007年
7 劉陽;哈密木卡姆開始新一輪整理[N];人民日報;2008年
8 實習記者 盛瑜 米麗古麗;木卡姆火炬代代相傳[N];吐魯番報(漢);2008年
9 特約記者 楊永舜;莎車建成新疆第二座木卡姆文化傳承中心[N];喀什日報(漢);2008年
10 特約記者 陳海洋 楊春蓮;木卡姆成為莎車發(fā)展的響亮名片[N];喀什日報(漢);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少澤;新疆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和漢族高血壓病的遺傳易感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栩輝;新疆維吾爾族哈密《烏魯克都爾木卡姆》中音樂形式的研究[D];西南民族大學;2017年
2 陳怡;木卡姆學的歷史與現(xiàn)狀[D];新疆師范大學;2004年
3 劉帥;維吾爾“木卡姆”相關(guān)術(shù)語的詞源及演變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1年
4 滿爾哈巴;音樂人類學視野中的哈密木卡姆奇[D];新疆師范大學;2011年
5 董冰;哈密木卡姆班社調(diào)查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2年
6 范增;哈密陶家宮鄉(xiāng)木卡姆傳承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與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2年
7 瑪爾維娜;麥蓋提縣刀郎木卡姆舞蹈調(diào)查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5年
8 卡咪拉·阿不都克熱木;《人民日報》中新疆木卡姆文化傳播的文化話語研究[D];新疆大學;2015年
9 王萬里;哈密熱瓦甫的調(diào)查與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6年
10 車翔;試論新疆木卡姆及其對新疆民族音樂的影響[D];重慶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8469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lelunwen/1846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