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的政治與女性歷史的書寫——解讀譚盾的微電影交響詩《女書》
本文選題:女書 切入點:音樂 出處:《文化藝術(shù)研究》2017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女書在1980年代被驚呼為"一個驚人的發(fā)現(xiàn)",并從語言學、人類學等方面得到大量研究。譚盾則從音樂人類學角度創(chuàng)作出微電影交響詩《女書》,從而打開了研究女書的新面向。從內(nèi)容和形式上看,《女書》用交響樂來表現(xiàn)中國古老文字,在演奏中播放現(xiàn)代影像,從而達到過去和未來、聲與像"雙重的3D"對位;其次,對位形成的原因在于通行世界的語言——音樂,所以女書的"唱"承載了極強的政治性。女書充溢在江永女性生活中,"唱"既使女性焦慮得到想象性解決,也作為"元語言"而達到底層發(fā)聲的作用;《女書》"重復""永恒"的歷史敘事性打開了女性歷史書寫的可能。
[Abstract]:Women's script was called "an amazing discovery" in the 1980s, and from linguistics, A great deal of research has been done in anthropology. Tan Du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sical anthropology, created a micro-film symphonic poem, "Women's Book", thus opening up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study of women's books. In terms of content and form, "Women's Books" uses symphonies to express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s. Playing modern images in the performance to achieve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sound and image "dual 3D" alignment; second, the formation of alignment is due to the prevailing world language-music, Therefore, the "singing" of women's books carries a very strong political character. Women's books are overflowing in Jiang Yong's female life. "singing" even if women's anxiety is solved imaginatively, The historical narration of "repetition" and "eternity" opens the possibility of female history writing.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分類號】:J614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8條
1 楊仁里;;從民歌的異地趨同性看女書的地域區(qū)分[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年10期
2 廖寧杰;;女書歌曲的文化內(nèi)涵與形態(tài)特征[J];藝海;2007年06期
3 呂頻;王志軍;;女書歌曲方言與旋律關(guān)系探析[J];大眾文藝;2013年01期
4 袁忠民;;《女書村的歌謠》:老年舞者,舞起女書魅力風情[J];老年人;2007年09期
5 廖寧杰;;女書民歌的音樂特點[J];藝術(shù)教育;2007年08期
6 宗波;張和平;;黎海寧眼中的“她”世界——現(xiàn)代舞《女書》觀后[J];中華文化畫報;2008年07期
7 金杰;;女歌特點探微[J];藝海;2009年04期
8 梁戈邏;;關(guān)于女人——黎海寧的《女書》[J];舞蹈;2008年06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本報記者 李瑾;“風水”大師說《女書》[N];音樂周報;2013年
2 本報記者 張歡;香港城市當代舞團身體寫《女書》[N];音樂周報;2008年
3 關(guān)冰陽 上海音樂學院人類學專業(yè)博士研究生;在多重反轉(zhuǎn)中接近真義[N];文匯報;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沙蕾;共性中求個性[D];北京舞蹈學院;2015年
2 張櫻;湖南江永“女書”音樂研究[D];武漢音樂學院;2006年
,本文編號:16414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lelunwen/1641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