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著《1815年以來的音樂與社會》
發(fā)布時間:2017-12-02 21:11
本文關(guān)鍵詞:譯著《1815年以來的音樂與社會》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亨利·雷納 音樂社會史 宮廷贊助制度 公眾音樂會
【摘要】:眾所周知,西方音樂史寫作長期以來都是圍繞重要作曲家進行,無論風格史、體裁史,還是思想史,圍繞作曲家的方方面面談起似乎是一種規(guī)范。對于學生而言,學習西方音樂史似乎就意味著了解作曲家、作品、體裁和風格,這儼然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刻板模式。到了20世紀70年代,在體裁史、風格史與思想史學寫作方式之外出現(xiàn)了一種更為折衷的音樂史寫作方式——音樂社會史,這是一種無意展示西方音樂史的各個“零部件”的寫作方式,也沒有對讀者的整個文化思想史水準作出任何智力要求,它在以一種異�!皩嶋H”的方式探索著音樂與社會之間的互動過程。音樂社會史寫作不僅是20世紀50年代民族音樂學得到發(fā)展以來,音樂學研究視域不斷擴大的結(jié)果,也是一般音樂史寫作無法滿足愛樂者對整個音樂世界肌理的進一步梳理與探尋,學者們踏上一條從“本體”到“外圍”——從“外圍”到“本體”的“迂回”研究路線的結(jié)果。音樂社會史才被認為是一般西方音樂史的有效補充,它存在的根本目標不在替代一般音樂史,它更傾向于面向熟稔一般音樂史或?qū)σ话阋魳肥芬粺o所知的讀者。在我看來,涵蓋了音樂社會史與以作曲家為主線的體裁史、風格史和風格史才算全面、完善的西方音樂史。亨利·雷納的音樂社會通史或可為我們在音樂史書寫和研究領(lǐng)域提供有效參照,從某種層面上來講,他在規(guī)避直接的音樂藝術(shù)問題之時,為音樂史思考提供了一個更為宏觀與全面的觀賞視角,更為清晰展示了音樂中的社會景觀和社會中的音樂景觀。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音樂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J609.1
,
本文編號:12462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yinlelunwen/124628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