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儺戲史料考辨——略論秦儺形態(tài)
發(fā)布時間:2017-08-21 22:31
本文關鍵詞:先秦儺戲史料考辨——略論秦儺形態(tài)
【摘要】:有學者認為春秋之《魯論》"獻"祭、秦代"磔狗御蠱"和"行到邦門"等幾則史料,反映的是從春秋至秦時期的儺戲。筆者認真研讀史料后發(fā)現(xiàn):一是"獻"不是"儺";二是秦代"磔狗御蠱"和"行到邦門"兩則文獻均為溫和的祭祀巫儀,不是以武力驅趕的巫儀,至少在先秦時期不屬于儺戲范疇。由春秋而秦,驅鬼形態(tài)置換了方相儺形態(tài),并成為秦之儺戲主要形態(tài),其原因與王朝更替和秦之暴力有關,這一形態(tài)隨著秦之滅亡而消解于后世(東漢)的大儺儀之中,成為后世儺儀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作者單位】: 湖北工程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關鍵詞】: 先秦 儺戲史料 驅鬼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09JJD850005)
【分類號】:J825;K22
【正文快照】: 先秦(按,本文指從春秋到秦這一時期),除《論語》所記“鄉(xiāng)人儺”外,其他儺戲史料比較少見。盡管如此,學界還是進行過探究。有錢,
本文編號:7155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71552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