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改良運動中漢劇公會的運營與困境
本文關鍵詞:戲曲改良運動中漢劇公會的運營與困境,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戲曲改良運動中,一批取代"精忠廟"等舊式同業(yè)組織的新型戲曲公會紛紛建立,如北京正樂育化會、上海伶界聯(lián)合會等。相較于陜西易俗社等新型班社,他們平臺更高,卻普遍面臨困境,都有著從躊躇滿志到步履維艱的相似軌跡。而漢劇公會作為其中典型,既是舊式老郎廟的延續(xù);又是戲曲改良運動的直接產(chǎn)物,其誕生之初就有著鮮明的民主性和革新性。但其新舊參半的運營模式,則存在著職責不明、業(yè)務不專等問題。究其原因:一是舊的權威體制已經(jīng)破產(chǎn),但新民主議事的章程并未深入人心;二是"戲班"這一實體在公會中消失,組織由戲班聯(lián)合體過渡到伶人同業(yè)公會,使得漢劇公會缺乏相應的控制力、行政層次和管理人員。其運營與困境都揭示著漢劇發(fā)展的深層趨勢,其探索也為國人戲曲觀念的轉型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藝術學系;
【關鍵詞】: 戲曲改良 漢劇公會 戲曲公會 老郎廟
【分類號】:J825
【正文快照】: 戲曲改良運動是中國近代文化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各地伶界紛紛成立新型的戲曲組織,并以組織的形式展開戲曲活動,則是戲曲改良運動的突出特征之一。運動中所涌現(xiàn)的新型戲曲組織主要有以下兩類:一種是新型戲曲班社,如廣東“志士班”、成都“三慶會”、西安“易俗社”等;一種是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郭勇;;晚清四川戲曲改良的歷史還原(上)——問題辯索與改良輿論[J];四川戲劇;2008年06期
2 姚偉鈞;傅才武;李愛國;;近代傳統(tǒng)戲劇演進過程的經(jīng)濟學解讀——以漢劇、楚劇等為例[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3 傅才武;;老郎廟的近現(xiàn)代變遷——以漢口為中心文化娛樂業(yè)組織形態(tài)的一個側影[J];文藝研究;2006年02期
4 彭雨新,江溶;十九世紀漢口商業(yè)行會的發(fā)展及其積極意義——《漢口——一個中國城市的商業(yè)和社會(1796—1889)》簡介[J];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1994年04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谷依曼;民國時期北京梨園行會組織研究[D];中國戲曲學院;2014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柯琦;;戲曲改良運動中漢劇公會的運營與困境[J];文化遺產(chǎn);2016年03期
2 梅莉;;移民·社區(qū)·宗教——以近代漢口寶慶碼頭為中心[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
3 馮兵;;鸚鵡洲案:民國時期公產(chǎn)清理之省際博弈[J];蘭州學刊;2014年02期
4 任榮;;清末民初地方戲改良的兩種模式及其比較[J];天府新論;2013年05期
5 任曉飛;;民國時期漢口戲曲藝人群體探微[J];武漢文博;2013年02期
6 秦萍;;淺談楚劇的歷史及發(fā)展[J];藝術科技;2013年04期
7 梅莉;;民國年間漢口地方政府對火居道士的管理——以檔案為中心的考察[J];江漢論壇;2012年03期
8 蘇全有;張超;;對近代中國娛樂史研究的回顧與反思[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9 陳志勇;;古劇腳色“丑”與民間戲神信仰[J];戲劇藝術;2011年03期
10 竇鵬;;沉香亭上侃梨園[J];當代戲劇;2010年02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許紀霖;近代中國的公共領域:形態(tài)、功能與自我理解——以上海為例[J];史林;2003年02期
2 鄭也夫;古代中西城市化與民間社團之比較[J];北京社會科學;2001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胡非玄;;近代武漢報紙與戲曲關系的演進及其對戲曲生態(tài)的影響[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本文關鍵詞:戲曲改良運動中漢劇公會的運營與困境,,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565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456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