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歌劇選段《海風陣陣愁煞人》演唱的二度創(chuàng)作
本文關鍵詞:論歌劇選段《海風陣陣愁煞人》演唱的二度創(chuàng)作,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經(jīng)典民族歌劇《紅珊瑚》于20世紀60年代與全國觀眾見面,首演后獲得了全國各界人民的好評,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力和轟動性效果。歌劇中比較有名的人物進行演唱的唱段更具有代表性和經(jīng)典性,如詠嘆調(diào)《珊瑚頌》、《海風陣陣愁煞人》等。本文主要選取漁家女珊妹的《海風陣陣愁煞人》這一唱段,通過對歌劇《紅珊瑚》的內(nèi)容、表達的情感及人物內(nèi)心活動的了解,對這首詠嘆調(diào)演唱的二度創(chuàng)作進行一個簡單的研究。從而挖掘出民族歌劇的藝術特色以及其自身所具有的文化魅力,從而通過對藝術特色的認知來對這部作品的演唱風格、演唱技巧進行把握,同時更好的進行演唱的二度創(chuàng)作。
【關鍵詞】:《紅珊瑚》 《海風陣陣愁煞人》 演唱特征 二度創(chuàng)作
【學位授予單位】:沈陽音樂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J617.2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6
- 前言6-7
- 第一章 民族歌劇《紅珊瑚》介紹7-8
- 第一節(jié) 劇情內(nèi)容7
- 第二節(jié) 人物形象7-8
- 第二章 《海風陣陣愁煞人》的音樂風格8-11
- 第一節(jié) 歌詞的把握8-9
- 第二節(jié) 音樂的把握9-11
- 第三章 《海風陣陣愁煞人》演唱的二度創(chuàng)作11-15
- 第一節(jié) 對“聲”的分析11
- 第二節(jié) 對“情”的分析11-12
- 第三節(jié) 具體唱段分析12-15
- 結語15-16
- 參考文獻16-17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雷;;談歌唱中共鳴的構成與運用[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2 王婷;;試論良好歌唱心理的培養(yǎng)[J];北方音樂;2009年03期
3 張妮;;聲樂表演藝術之管窺[J];北方音樂;2010年04期
4 劉月;何玉;;聲樂藝術中的“聽”之我見[J];北方音樂;2011年11期
5 張?zhí)亮?;淺析古詩詞歌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J];北方音樂;2012年02期
6 高楊;;談演唱歌劇選段《不幸的人生》的情感體驗[J];北方音樂;2012年05期
7 齊建立;;淺談歌唱中的共鳴[J];北方音樂;2012年05期
8 王藝瑾;甘麗婭;;淺議審美化聲樂教學中的美育滲透[J];才智;2009年22期
9 王亞軍;;漢語語音與歌唱發(fā)聲[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11期
10 宋麗娟;;論聲樂演唱的自如狀態(tài)[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東琴;;淺談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歌唱氣質(zhì)[A];2012年4月現(xiàn)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楊曉靜;歌曲翻譯三符變化說[D];黑龍江大學;2012年
2 宋祖英;我對金鐵霖民族聲樂教學理論體系的探索與實踐[D];中國音樂學院;2012年
3 董華;聲樂:語言的N種表情[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海萍;改革開放以來女中音聲樂文獻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顧娜;新世紀(近十年)中國歌劇女性角色演唱表演藝術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謝菁;基于聲樂演唱的藝術美探究中國民族聲樂之“韻”[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毅;勛伯格早期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珊;從彭麗媛、宋祖英、譚晶的歌唱藝術看中國當代聲樂藝術的發(fā)展方向[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王亮亮;面罩唱法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鹿鳳琴;影響聲樂教學與表演的心理因素[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8 王麗娟;中國民族聲樂發(fā)展的時代性特征[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9 王立峰;論中國現(xiàn)代民族聲樂的演唱特點[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鄭洋;聲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關鍵詞:論歌劇選段《海風陣陣愁煞人》演唱的二度創(chuàng)作,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161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416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