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戲劇”與中國文化語境
發(fā)布時間:2023-03-23 00:17
雷曼提出的"postdramatisches theater"概念在中文中譯作"后戲劇劇場"不太妥切,這里以"后戲劇"指稱。作為一種當代歐美戲劇發(fā)展新傾向的描述與研究,"后戲劇"的積極意義是指出了近半個世紀來戲劇發(fā)展的兩個重要轉(zhuǎn)向:一是以文學為中心轉(zhuǎn)向以劇場為中心;二是從演出者的敘述與闡釋轉(zhuǎn)向觀眾的接受與解釋。其文本的特征可以用意義的不確定性與形式的雜合性來概括。但在后現(xiàn)代解構(gòu)主義思想影響下,"后戲劇"的反理性、反摹仿也可能導致"意義的消解"。它在中國學界引起不同的反響與評價,除了自身的理論缺陷外,還由于國內(nèi)的推介存在某些誤解。對這一理論不宜作簡單的肯定或否定。正確理解與研究"后戲劇"的價值,及其在中國文化語境下的實際效應才是正確的學術(shù)態(tài)度。
【文章頁數(shù)】:17 頁
【文章目錄】:
一、從“后戲劇劇場”的譯名談起
二、同為“戲劇”的drama與theater區(qū)別何在
三、作為一種傾向描述的“后戲劇”
四、“后戲劇”與解構(gòu)主義的消極影響
五、“后戲劇”在中國文化語境下的接受
本文編號:3767883
【文章頁數(shù)】:17 頁
【文章目錄】:
一、從“后戲劇劇場”的譯名談起
二、同為“戲劇”的drama與theater區(qū)別何在
三、作為一種傾向描述的“后戲劇”
四、“后戲劇”與解構(gòu)主義的消極影響
五、“后戲劇”在中國文化語境下的接受
本文編號:37678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76788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