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稀有劇種之弦板腔
發(fā)布時(shí)間:2021-05-20 03:28
<正>弦板腔是陜西古老的地方劇種之一,流行于陜西關(guān)中的乾縣、禮泉、興平、武功、周至、咸陽及甘肅東部等地。據(jù)《乾縣縣志》記載,"該劇種起源于宋代,由民間流行的’隔簾說書’發(fā)展而來,是在西路皮影戲的基礎(chǔ)上逐漸形成的"。弦板腔因主奏樂器是"二弦"和"板子",加上唱腔,故稱"弦板腔"。其唱腔已基本具有九種固定板路,風(fēng)格既豪放悲壯,高昂激揚(yáng),又委婉細(xì)膩,柔和清亮,能夠表現(xiàn)各種人物的不同性格和感情,具有濃郁的田園牧歌式的觀眾特色和民歌韻味。弦板腔所表演的劇目豐富,以列國戲和三國戲居多,如《桃園結(jié)義》《三請(qǐng)諸葛》《回荊州》等及《紫金簪》《武則天》等;新編劇《借驢》《十三姐妹闖三關(guān)》《七星劍》;移植劇《窮人恨》《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
【文章來源】:當(dāng)代戲劇. 2020,(01)
【文章頁數(shù)】:1 頁
本文編號(hào):3196995
【文章來源】:當(dāng)代戲劇. 2020,(01)
【文章頁數(shù)】:1 頁
本文編號(hào):31969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319699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