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媒介革命”到“革命媒介”:延安新秧歌運動再考察
發(fā)布時間:2020-12-26 11:34
作為延安時期革命文藝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兄妹開荒》為代表的新秧歌運動具有媒介學上的典范意義。為響應《講話》"服務工農(nóng)兵"的號召,打通政治動員中意識形態(tài)的傳輸壁壘,傳統(tǒng)民間秧歌被甄選為革命思想的"傳遞裝置",其創(chuàng)新文本《兄妹開荒》從"技術(shù)配置"與"文化配置"兩個方面得到了改造革新,由此生成一種新型的媒介邏輯,傳統(tǒng)秧歌實現(xiàn)了從俚俗小戲到"革命媒介"的成功再造,從而在特定的歷史時空使中共的思想獲得了實體支持,信仰物化為力量。
【文章來源】:新聞大學. 2020年10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5 頁
【文章目錄】:
一、相遇革命:秧歌舞的媒介機遇
二、《兄妹開荒》:再造“革命媒介”
三、新秧歌劇的媒介化傳播與擴散
四、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媒介學中的系譜學跡線——試析德布雷的方法論[J]. 朱振明. 新聞與傳播評論. 2019(03)
[2]“新”“舊”文藝之間的轉(zhuǎn)換軌轍——定縣秧歌輯選工作與農(nóng)民戲劇實驗關(guān)系考論[J]. 江棘.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18(12)
[3]不存在“舊媒介”[J]. 西蒙尼·納塔萊,陳陽,王英鴿. 新聞記者. 2018(12)
[4]“表情”以“達意”——論新秧歌運動的形式機制[J]. 路楊. 文藝研究. 2018(11)
[5]歌舞成劇:延安秧歌劇的形式政治——以《兄妹開荒》的藝術(shù)革新為例[J]. 熊慶元. 文藝研究. 2018(11)
[6]技術(shù)、組織與“傳遞”:麥克盧漢與德布雷的媒介思想和時空觀念[J]. 黃華. 新聞與傳播研究. 2017(12)
[7]網(wǎng)絡社會中的“媒介化”問題:理論、實踐與展望[J]. 周翔,李鎵. 國際新聞界. 2017(04)
[8]新媒體的媒介學問題[J]. 陳衛(wèi)星. 南京社會科學. 2016(02)
[9]媒介學:觀念與命題——關(guān)于媒介學的學術(shù)對談[J]. 陳衛(wèi)星,雷吉斯·德布雷. 南京社會科學. 2015(04)
[10]傳播與媒介域:另一種歷史闡釋[J]. 陳衛(wèi)星. 全球傳媒學刊. 2015(01)
博士論文
[1]中國共產(chǎn)黨政治傳播研究[D]. 殷曉元.湖南師范大學 2011
本文編號:2939617
【文章來源】:新聞大學. 2020年10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5 頁
【文章目錄】:
一、相遇革命:秧歌舞的媒介機遇
二、《兄妹開荒》:再造“革命媒介”
三、新秧歌劇的媒介化傳播與擴散
四、結(jié)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媒介學中的系譜學跡線——試析德布雷的方法論[J]. 朱振明. 新聞與傳播評論. 2019(03)
[2]“新”“舊”文藝之間的轉(zhuǎn)換軌轍——定縣秧歌輯選工作與農(nóng)民戲劇實驗關(guān)系考論[J]. 江棘.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18(12)
[3]不存在“舊媒介”[J]. 西蒙尼·納塔萊,陳陽,王英鴿. 新聞記者. 2018(12)
[4]“表情”以“達意”——論新秧歌運動的形式機制[J]. 路楊. 文藝研究. 2018(11)
[5]歌舞成劇:延安秧歌劇的形式政治——以《兄妹開荒》的藝術(shù)革新為例[J]. 熊慶元. 文藝研究. 2018(11)
[6]技術(shù)、組織與“傳遞”:麥克盧漢與德布雷的媒介思想和時空觀念[J]. 黃華. 新聞與傳播研究. 2017(12)
[7]網(wǎng)絡社會中的“媒介化”問題:理論、實踐與展望[J]. 周翔,李鎵. 國際新聞界. 2017(04)
[8]新媒體的媒介學問題[J]. 陳衛(wèi)星. 南京社會科學. 2016(02)
[9]媒介學:觀念與命題——關(guān)于媒介學的學術(shù)對談[J]. 陳衛(wèi)星,雷吉斯·德布雷. 南京社會科學. 2015(04)
[10]傳播與媒介域:另一種歷史闡釋[J]. 陳衛(wèi)星. 全球傳媒學刊. 2015(01)
博士論文
[1]中國共產(chǎn)黨政治傳播研究[D]. 殷曉元.湖南師范大學 2011
本文編號:29396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93961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