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人“捧角”之內(nèi)涵解讀
[Abstract]:On the stage of modern opera, "supporting" became popular, but Nanshe people's "supporting" wa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current popular style. Whether it is the external form or the inner meaning of "supporting the angle", there is a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The essence of Nanshe literati's "supporting" lies not only in advocating a new theory and concept of drama, but also in promoting a new atmosphere and appearance in the field of opera.
【作者單位】: 湛江師范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民國初期上海戲曲轉(zhuǎn)型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0FZW006
【分類號】:J809.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許敏;新劇:近代上海一種流行藝術(shù)的興衰[J];史林;1990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龔書鐸,宋小慶;辛亥革命時期文化四題[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2 陳東林;中國近現(xiàn)代編輯史上的鴻篇巨制——《南社叢刻》[J];編輯之友;2005年02期
3 王曉生;;五四新詩革命背景中的外國詩歌翻譯[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4 金建陵;張末梅;;南社與韓國志士的抗日救亡運動——從申檉說開去[J];當代韓國;2006年03期
5 張春田;;晚清文化場域中的南社[J];東吳學術(shù);2012年02期
6 黃乃江;;菽莊吟社與上海南社之比較[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7 曾景忠;;新南社在南社歷史上的地位[J];民國檔案;2014年01期
8 陳俐;南社及其主導的“宗唐文學觀”[J];淮北煤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9 鄭鵬;淺探南社——近代文學社團流派的現(xiàn)代意義[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6期
10 曹辛華;南社諸子文章學著作考論——南社文章學研究之一[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建國;領(lǐng)袖著作與意識形態(tài):孫中山著作的出版與傳播研究(1919—1949)[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林存秀;城市之聲[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夏勇;清詩總集研究(通論)[D];浙江大學;2011年
4 孫艷;同光體代表詩人心路歷程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5 孫超;民初“興味派”小說家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6 潘建偉;對立與互通:新舊詩壇關(guān)系之研究(1912-1937)[D];浙江大學;2012年
7 盧文蕓;變革與局限[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8 李瑞明;雅人深致[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9 吳滔;流動的空間:清代江南的市鎮(zhèn)和農(nóng)村關(guān)系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10 孫老虎;陳三立詩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寧寧;洪炳文戲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韓燕飛;抗戰(zhàn)時期的南明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張志堅;酒熟語及其文化精神[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4 孟飛;張素詩歌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5 郝麗秀;南社湖湘巨子傅\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徐娟;早期柳亞子與民眾社會改造[D];蘇州科技學院;2010年
7 徐茂雯;陳子龍詩學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01年
8 劉春明;新文化運動時期南社文人重新進行文化選擇的原因初探[D];吉林大學;2004年
9 姜樂軍;從“女權(quán)”到“護生”[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10 湯黎;上海《民立報》與1910-1913年的社會時局[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梅蘭芳;戲劇界參加辛亥革命的幾件事[J];戲劇報;1961年Z6期
2 丁羅男;;論我國早期話劇的形成[J];戲劇藝術(shù);1981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金建陵,張末梅;網(wǎng)絡(luò)時代的“南社”研究[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2 李海珉;;胡蘊的《近游圖》和《倚閭圖》[J];文史春秋;2010年09期
3 陳俐;南社及其主導的“宗唐文學觀”[J];淮北煤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4 湯志鈞;;鄭逸梅先生二三事[J];世紀;2009年02期
5 周旺強;;千古文人俠客夢——南社人的俠客情懷[J];西江月;2010年16期
6 李堅懷;魯迅與南社[J];伊犁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7 金建陵;張末梅;;南社與韓國抗日志士申圭植[J];檔案與建設(shè);2007年04期
8 林杏;;高旭的豪情與戾氣[J];書屋;2007年06期
9 陳東林;;南社是政治團體和文學團體的有機結(jié)合[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10 郭前孔;;南社“舊頭領(lǐng)”金天羽山水詩論略[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喬光文;;以陶為師 提高農(nóng)村教育工作者的素質(zhì)[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1987年
2 許金華;;法國啟蒙學者人學思想淺析[A];人學與現(xiàn)代化(三)——北京市人學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3 饒懷民;;試論《民報》時期注精衛(wèi)的民族主義思想[A];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下)[C];1981年
4 ;上篇 經(jīng)濟現(xiàn)代化研究[A];中國現(xiàn)代化報告2005——經(jīng)濟現(xiàn)代化研究[C];2005年
5 吳忠禮;;淺論資產(chǎn)階級理論家朱執(zhí)信的“社會主義”思想[A];“辛亥革命與20世紀中華民族振興”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6 冀捷;姜國華;;關(guān)于林業(y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思考[A];林業(yè)、森林與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法制建設(shè)研究——2004年中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一冊)[C];2004年
7 劉揚烈;韓云波;;論郭沫若抗戰(zhàn)史劇與俠義精神[A];郭沫若百年誕辰紀念文集[C];1992年
8 中井政喜;;有關(guān)郭沫若和《關(guān)于社會組織與社會革命的若干研究》的筆記——“革命文學”論爭錄[A];郭沫若與東西方文化[C];1997年
9 黃順力;;《民報》與辛亥革命[A];“孫中山與近代中國的開放”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10 賈振勇;;20世紀40年代的郭沫若及其抗戰(zhàn)歷史劇[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南社與柳亞子研究會常務(wù)副會長 王飚;再論南社[N];團結(jié)報;2010年
2 通訊員 龔紹康;云南省南社研究會紀念成立15周年[N];云南日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伍雪平;南社:念好“古”字經(jīng)建名村[N];東莞日報;2011年
4 記者 徐磊;蘇州市南社研究會成立[N];蘇州日報;2009年
5 記者 徐磊;南社后裔聚會蘇州[N];蘇州日報;2009年
6 記者 劉曉平;“天下第一文社”百年流韻[N];蘇州日報;2009年
7 李仲勛;“南社百年”系列紀念活動在蘇州舉行[N];新華日報;2009年
8 中國近代文學學會副會長 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 王飚;深入南社研究 弘揚南社精神[N];團結(jié)報;2009年
9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曾景忠;論南社的醞釀和創(chuàng)立[N];團結(jié)報;2010年
10 伍雪平 張宇杰;名不及南社塘尾 古味卻不落下風[N];東莞日報;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賀瑩;南社文學活動與新文學發(fā)生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2 趙霞;陳去病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3 張瑾;威廉·布萊克早期詩歌的對立性[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4 孫立新;南社蘇州詩人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5 辛,
本文編號:24513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451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