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劇傳承的教育人類學探析
[Abstrac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Zhuang Opera has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imparting knowledge, cultivating skills, inheriting traditional national culture and cultivating national identity. Traditional festivals and modern media are passed on and disseminated. At the moment when Zhuang Opera is in the crisis of inheritance, integrating family education, school education and social education can promote Zhuang opera to develop healthily and rapidly.
【作者單位】: 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J82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陳麗琴;;傳播學視野下壯劇的傳承與發(fā)展[J];中國戲劇;2008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羅章;土家山歌:經驗的生長與互動[D];西南大學;2006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寧;錢永平;;現代化進程中的羌族文化研究——以羌族“釋比”為例[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4期
2 胡守勇;;民族學應用的新模式——文化策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4期
3 周云水;;小民族的生計模式變遷與文化適應——人類學視野中的獨龍族社會結構變遷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2期
4 王攀攀;;震后新生:羌區(qū)學校教育重建中的問題及思考[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4期
5 嚴然;吳丹;;石林彝族刺繡的社會功能與價值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4期
6 方瀟;;法律與自然、社會:天學視野的關聯及其現代意蘊[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7年02期
7 湯奪先;;略論學科意義上的生態(tài)人類學[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8 呂小琴;;進一步深化會館研究的力作——評王日根《中國會館史》[J];安徽史學;2008年03期
9 高琪;;生態(tài)人類學學科研究綜述[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10 祁曉霜;;人類學與教育學的結合及其對我國教育的啟示[J];安徽農學通報;2006年1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汝能;;發(fā)展檢察文化促進執(zhí)法規(guī)范的思考[A];首屆國家高級檢察官論壇論文集[C];2005年
2 張定貴;;從“言旨話”觀屯堡人的歷史記憶[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孫彩燕;;儒家“孝悌”觀的當代反思[A];龍江春秋——黑水文化論集之六[C];2009年
4 舒麗麗;;對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丙中洛鄉(xiāng)茶臘村多元宗教文化的田野考察[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樣性[C];2010年
5 譚曉霞;;現代背景下的八寶鎮(zhèn)巫術現狀淺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樣性[C];2010年
6 張躍;代世螢;;《司崗里》傳說與佤族婚姻家庭形態(tài)[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樣性[C];2010年
7 李詮林;;臺灣原住民作家的現代詩寫作智慧[A];21世紀中國現代詩第五屆研討會暨“現代詩創(chuàng)作研究技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羅大中;朱建平;;醫(yī)家傳記研究中引入影視人類學方法的前景分析[A];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年會(第四卷)[C];2010年
9 陳麗琴;;西林民間藝術生態(tài)探論[A];句町國與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10 姚繼德;;回族學學科體系芻論[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鵬;內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鎮(zhèn)漢族移民文化變遷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2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趙淑輝;當代中國交往理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韓振華;人際信任的影響因素及其機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場[D];云南大學;2010年
6 李笑頻;民族民間藝人生活的苦樂原則[D];云南大學;2010年
7 張國棟;中華武術現代傳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8 田應仟;中等職業(yè)教育與民族社區(qū)共生發(fā)展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9 王許人;新塘鄉(xiāng)土家族儀典文化與教育法實施的關系分析[D];西南大學;2009年
10 羅利群;人神交往中的教育[D];西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三三;基于新農村視角下的農民宗教信仰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高晏卿;黑龍江皮影藝術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陶開軍;上海市初中生家庭體育開展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4 張璐璐;論1919-1920年《晨報副刊》對女性問題的討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均利;清代外銷畫表現的民俗文化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09年
6 陳暉陽;黎族婚俗視野下的法律思考[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萬覺鳴;技術創(chuàng)新中的知識產權文化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8 陳芳;《越策越開心》語言藝術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9 張蒲香;區(qū)域文化對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影響[D];湘潭大學;2010年
10 黃燕芝;家校合作促進學生道德行為的健康發(fā)展[D];蘇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蓋爾·米拉茲·羅賓遜,陸岷峰;文化經驗對于文化感知和作用(二)[J];德州師專學報;1995年04期
2 史靜寰,鄭新蓉 ,王蓉;西部貧困地區(qū)基礎教育發(fā)展路徑探索——“中英甘肅基礎教育合作項目”的啟示[J];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3 朱德全;西部貧困地區(qū)農村“雙證式”教育扶貧模式探索[J];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曉娟;;守護民族文化中的差異美:壯劇保護的思考[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2 陳亦愚;;殘缺的圓滿——評壯劇《天上的戀曲》[J];歌海;2009年06期
3 吳秋燕;;壯劇研究綜述[J];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4 劉詩仁;;云南壯劇研究概覽[J];文山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5 陳麗琴;;壯劇與民俗文化[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6 劉琉;程德才;;論云南壯劇發(fā)展的制約因素[J];文山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7 ;廖明君主編的《壯劇藝術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出版[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2期
8 李萍;;云南壯劇研究者的文化自覺行為及方式研究[J];文山學院學報;2013年02期
9 潘麗江;;淺析傳承人在富寧壯劇發(fā)展和傳承中的作用[J];文山學院學報;2013年04期
10 李貴恩;壯劇源流探說[J];民族藝術研究;199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劉詩仁;;在困境中跋涉——文山州壯劇團調查報告[A];云南省少數民族戲劇發(fā)展研討會論文專集[C];2001年
2 鄒漢松;;文山州壯劇音樂概述[A];云南省少數民族戲劇發(fā)展研討會論文專集[C];2001年
3 許六軍;;探索才有出路 創(chuàng)新才能發(fā)展——七場壯劇《曼瑞畢儂》音樂唱腔創(chuàng)作體會[A];云南省少數民族戲劇發(fā)展研討會論文專集[C];2001年
4 農占成;;劇種要發(fā)展,人才是關鍵[A];云南省少數民族戲劇發(fā)展研討會論文專集[C];2001年
5 王勝華;;戲曲程式與民族劇種建設[A];云南省少數民族戲劇發(fā)展研討會論文專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吳雪鋒;云南也有壯劇[N];中國文化報;2013年
2 中共廣西百色市委常委 宣傳部長 副市長 黃建寧;壯劇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涵養(yǎng)傳播[N];光明日報;2014年
3 顧艷偉;壯劇老年人挑大梁[N];中國文化報;2008年
4 蔣天燦;云南壯劇入選“非遺”名錄[N];西部時報;2008年
5 曾雄英 甘天龍 農正海;求解壯劇人才難題[N];中國文化報;2009年
6 盤康;田林縣落實委員提案為壯劇團補充新鮮血液[N];廣西政協報;2010年
7 本報駐廣西記者 嚴琴;壯劇如何壯大?[N];中國藝術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林雪娜;壯劇:探尋壯大之路[N];廣西日報;2011年
9 本報記者 張?zhí)祉?壯。鹤砹颂锪只鹆藟燕l(xiāng)[N];廣西日報;2010年
10 韋伯永 溫小佩;上林縣給民間壯劇創(chuàng)造廣闊發(fā)展空間[N];中國民族報;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趙曉香;百年同樂—從一個民間壯劇團看現代化背景下的傳統(tǒng)藝術[D];廣西民族大學;2009年
2 陳文穎;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野下壯劇的保護與傳承[D];廣西師范大學;2014年
3 鄭海花;壯劇新師的生活史:一位民間藝人的人生啟示[D];廣西民族大學;2009年
4 李昕;田林壯劇藝術節(jié)與壯劇的傳承發(fā)展[D];廣西民族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2961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296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