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戀桃花源》的互文性與多時空敘事
[Abstract]:Lai Shengchuan's classic drama "Love for Peach Blossom Source" has become a milestone in Chinese contemporary drama with its complex structure, huge structure, innovation in form and experiment. The play not only innovates in form, but also attaches importance to elegance and common appreciation in style, so it successfully combines fine art and popular culture with dual aesthetic taste. By analyzing the metaphors and intertextuals of multi-level images and the complex narration of multi-space-time interlacing,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whole play is accomplished by "collective improvisation". In the form of "clip collage", the intertextuality between the complex structure of time and space and the multi-layer image i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which highlights the unique tension of drama in the tragic and happy plot.
【作者單位】: 四川音樂學院戲劇影視文學系;
【分類號】:J82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淼;我的桃花源……——《暗戀桃花源》導演闡述[J];戲劇文學;2005年07期
2 賈偉;;時間的悲劇和空間的喜劇——看話劇《暗戀桃花源》[J];社會觀察;2007年04期
3 劉立新;王國洪;;電影《暗戀桃花源》的結構特色[J];新聞愛好者;2010年04期
4 ;《新暗戀桃花源》舞臺探索研討會[J];藝術評論;2011年08期
5 ;《新暗戀桃花源》劇照[J];藝術評論;2011年08期
6 王莉君;;論話劇《暗戀桃花源》中的多種藝術借鑒[J];文學界(理論版);2012年09期
7 ;二十年:海峽兩岸一起《暗戀桃花源》[J];中國新聞周刊;2006年41期
8 王菲;;《暗戀桃花源》——在溫暖回味中讓人慢慢反思[J];半月選讀;2007年20期
9 王寶麗;;關于忘卻——觀《暗戀桃花源》有感[J];成才之路;2010年07期
10 崔莉;;論《暗戀桃花源》中“間離”的運用[J];戲劇文學;2002年03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喬宗玉;單薄了的《暗戀桃花源》[N];文藝報;2007年
2 王曉璐 山西大學文學院;《暗戀桃花源》獨特魅力分析[N];科學導報;2014年
3 本報實習記者 肖悅;越劇版《暗戀桃花源》演繹創(chuàng)新盛宴[N];中國知識產(chǎn)權報;2010年
4 陶子 戲劇評論者 賴聲川 臺灣戲劇導演;咫尺片場里的家國之遠[N];中國圖書商報;2004年
5 張裕;申城話劇市場“低開高走”[N];文匯報;2007年
6 魯肖荷;如夢之夢,,看見自己[N];中國藝術報;2013年
7 左岸;明星扎堆演話劇 娛樂有余藝術不足[N];中國藝術報;2013年
8 賈志剛;一鍋亂燉 風味誘人[N];中國藝術報;2011年
9 胡野秋;深圳能結束話劇的“冬眠期”嗎?[N];深圳商報;2007年
10 賈薇;話劇攜都市時尚走入娛樂新時代[N];北京日報;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安靜;話劇跨界實踐的傳播效果及推廣策略研究[D];天津音樂學院;2017年
2 楊健;再論《暗戀桃花源》[D];東北師范大學;2014年
3 艾gU;《暗戀桃花源》的互文性研究[D];上海戲劇學院;2009年
本文編號:22956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295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