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戲曲史》百年祭——王國維中國戲劇起源于巫覡說發(fā)微
[Abstract]:Wang Guowei's The History of Song and Yuan Opera published a hundred years ago put forward the inference that Chinese drama originated from witchcraft, and analyzed the relevant historical materials to prove the intrinsic relationship between witchcraft and drama. This inference not only has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trend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and the early 20th century, but also has a more direct succession to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China from the Song Dynasty to the Qing Dynasty. This inference encounters different evaluations in three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some scholars'criticisms of Wang Guowei should be rethought after 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 According to cultural relics and field data, Wang Guowei's theory of the origin of drama is the most convincing in all kinds of theories, and its vitality should be the longest.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新加坡藏‘外江戲’劇本的搜集與研究”(14AWZ009)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J80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曉蘭;;劉師培戲曲觀研究[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2 傅謹;;田仲教授:這次你真的錯了[J];民俗研究;2009年03期
3 王紅;;生態(tài)學視野中的廣西壯族師公戲研究[J];民族文學研究;2011年02期
4 田仲一成;;再論民間祭祀文化在戲劇起源史上的重要作用——對傅謹教授《中國戲劇發(fā)源于鄉(xiāng)村祭祀儀禮說質疑》一文的回應[J];民俗研究;2009年02期
5 施秋香;;劉師培與王國維戲曲理論之比較[J];求索;2010年11期
6 康保成,黃仕忠,董上德;戲曲研究:倘徉于文學與藝術之間──關于古代戲曲文學研究百年回顧與前景展望的談話[J];文學遺產;1999年01期
7 解玉峰;王國維《宋元戲曲史》之今讀[J];文學遺產;2005年02期
8 傅謹;;中國戲劇發(fā)源于鄉(xiāng)村祭祀儀禮說質疑——評田仲一成《中國戲劇史》[J];文藝研究;2008年07期
9 康保成;;五十年的追問:什么是戲劇? 什么是中國戲劇史?[J];文藝研究;2009年05期
10 田仲一成;;獻疑于以民俗學為禁忌的作風——就中國戲劇的發(fā)生等問題答解玉峰先生[J];學術研究;2007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戴維海;黃春;高振華;;高職教育文化引進融合企業(yè)文化的認知與運作——以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引進融合優(yōu)秀企業(yè)文化為例[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2 徐道彬;;徽州樸學成因的地域性解讀——以戴震為中心的考察[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3 王云云;;北宋禮學的轉向——以濮議為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4 雷戈;;中國思想史研究中的概念省思[J];安徽史學;2008年03期
5 闞緒良;;“履帝武敏歆”新解[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6 魏文超;;宋朝時代變遷與民事法律關系主體變革[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7 金永健;;劉師培的文學史觀[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8 王艷;;北宋汴渠水利工程考[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02期
9 張玉能;席勒論戲劇的人類學功能[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10 郭志安;;論北宋河政管理中的責任追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謝明星;郝春東;殷融;;文明的顯化:文明與潛意識關系的新視角[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蔡燦泉;;潮汕文化的霍福斯泰德架構分析及其對地方政府治理的啟示[A];地方政府發(fā)展研究(第二輯)[C];2007年
3 柳立言;;宋代墓志銘的虛與實及其反映的歷史變化——蘇軾乳母任采蓮墓志銘探微[A];北京論壇(2005)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視野中亞洲的機遇與發(fā)展:“歷史變化:實際的、被表現(xiàn)的和想象的”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
4 王炳華;江順;;文化融合:多校區(qū)大學建設不可或缺的工程[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8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專輯(一)[C];2008年
5 林文才;;英漢習語的文化內涵差異[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王崢;;習語的文化內涵及其翻譯的歸化和異化[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宋丙濤;;黃河農耕文明輝煌和衰落的制度性和經濟性原因分析[A];黃河文明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8 鄭先興;;從漢畫神樹看樹木在古代社會生活中的文化價值[A];大漢雄風——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一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張碧波;;“南有大漢,北有強胡”——兼及匈奴文化及其文化體系的考察[A];中國·內蒙古第三屆草原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虎有澤;;試析張家川回族的傳統(tǒng)文化[A];第十四次全國回族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德先;文化途徑翻譯研究:爭議與回應[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鄭林華;墨家思想與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劉杰;漢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闡釋[D];南開大學;2010年
5 劉偉;文化翻譯視野下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D];南開大學;2010年
6 李華;孟子與漢代《詩經》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王成;晚清詩學的演變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曹迪;國家文化利益視角下的中國語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9 趙娜;北宋“文字禪”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10 張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國家建構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艷艷;河南省新農村和諧文化建設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田京;中國戲劇戲曲表演中對于動情點的詮釋及其處理[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唐偉;軍工文化核心價值體系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4 李靜;提高電視節(jié)目文化品位的思考[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蘇紅;論繪畫中的“兒童畫”情結[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6 龔潔;劉師培魏晉玄學研究述論[D];湘潭大學;2010年
7 蔣磊;國防生軍隊基層文化工作能力培養(yǎng)的探索[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毅;網絡文化下的青少年犯罪比較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9 景少素;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10 李貧;那卡壯族“戒邦”儀式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田仲一成;何培忠;;中國戲曲文學的產生[J];國外社會科學;2006年03期
2 張曉蘭;;劉師培戲曲觀研究[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3 劉禎;20世紀中國戲劇學批判[J];民族藝術;1997年01期
4 田仲一成;;戲曲文學從祭祀里產生的條件及其在中國的過程[J];文化遺產;2007年01期
5 周華斌;神頭鬼面——中國最早的臉譜造型[J];文藝研究;2003年05期
6 解玉峰;;“腳色制”作為中國戲劇結構體制的根本性意義[J];文藝研究;2006年05期
7 傅謹;;中國戲劇發(fā)源于鄉(xiāng)村祭祀儀禮說質疑——評田仲一成《中國戲劇史》[J];文藝研究;2008年07期
8 胡健;論劉師培的美學思想[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2期
9 陳多;由看不懂"戲劇戲曲學"說起[J];戲劇藝術;2004年04期
10 田仲一成;;獻疑于以民俗學為禁忌的作風——就中國戲劇的發(fā)生等問題答解玉峰先生[J];學術研究;2007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厲震林;論戲劇起源的性別主題[J];戲劇(中央戲劇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2 陳沖;;早期宗教對中國戲劇起源的影響[J];大眾文藝;2010年16期
3 尹飛;;中國戲劇起源形態(tài)評議[J];大眾文藝;2012年01期
4 周安華;;中國戲劇起源學術討論會述要[J];文學遺產;1989年01期
5 廖全京;中國戲劇起源與民族文化[J];社會科學研究;1991年04期
6 王勝華;戲劇起源的新視點[J];東方藝術;1994年02期
7 力;戲劇起源的新視點[J];戲劇藝術;1994年03期
8 廖奔;中國的原始戲劇[J];尋根;1995年06期
9 王守瑋,鄭東;中國戲劇起源小考[J];張家口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02期
10 劉蔭柏;20世紀以前中國戲劇起源與形成問題述略[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撫州市文化活動中心 李小平;淺談戲劇起源與發(fā)展[N];撫州日報;2011年
,本文編號:22243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224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