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漢水流域的水滸戲及其傳播特點
[Abstract]:With the spread of stories and legends in Water margin, there are many Shuihu dramas in local dramas. Located in Shaanxi, Hubei and Henan,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dramas in the Han River Basin, and the Shuihu opera mainly appears in the Han Dynasty, the Han Dynasty and the Yellow River, the Hubei Yue tune, the Han Opera and so on. There are more than 60 kinds of operas and operas, most of which are scattered dramas (Xianzi opera). There are two main sources of the stories of Shuihu Opera in the Han River Basin. Song Jiang, Wu Song, Li Kui, Lin Chong, Yang Xiong, Shi Xiu, Shi Xiu and other "heroes", Pan Jinlian, Yan Bor-xi, Wang Po, Sun Erniang and other female characters are all well-known characters in the theatre. On the one hand, the Shuihu drama expands the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the stories of the Water margin, on the other hand, it incorporates the regional and contemporary characteristics in the rewriting.
【作者單位】: 陜西理工學院文學院;
【基金】:陜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3J122) 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項目(12JZ007)
【分類號】:J825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李偉實;;從水滸戲和水滸葉子看《水滸傳》的成書年代[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8年01期
2 周維衍;;《水滸傳》的成書年代和作者問題——從歷史地理方面考證[J];學術(shù)月刊;1984年07期
3 許勇強;李蕊芹;;百年《水滸傳》成書時間研究檢討[J];中華文化論壇;2010年04期
4 杜建華;川劇水滸戲古今談[J];戲曲藝術(shù);1998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正學,王建萍;《李寄》主題芻議——兼議六朝文學中的女英雄形象[J];蒲松齡研究;2003年04期
2 李延年;馬玉坤;;是捍衛(wèi)人性尊嚴,并非趣味低級——《聊齋志異·犬奸》新解[J];蒲松齡研究;2006年04期
3 樊慶彥;;論《聊齋志異》的娛樂功能[J];蒲松齡研究;2011年01期
4 王昊;論元雜劇與法律文化[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5 郭承波;;淺論建筑設(shè)計中的韻律美[J];安徽建筑;2006年06期
6 李曼;;儒家思想對我國城市景觀設(shè)計的影響[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05期
7 莊華峰;北朝時代鮮卑婦女的精神風貌[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8 劉萍;左拉的“真”——從小說《娜娜》談起[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9 葉超;注定的悲劇——《厄舍府的倒塌》羅德里克·厄舍精神分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10 周玉英;簡論二十年代的中國鄉(xiāng)土小說[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春林;;角色同一與角色分裂——魯迅與盧那察爾斯基[A];魯迅與“左聯(lián)”——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倪奇;劉飛;;以“氣”論詩與方東樹的詩學思想[A];第三屆全國桐城派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李永東;;區(qū)域文化與20世紀中國小說的消長沉浮[A];巴蜀作家與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論文集[C];2006年
4 王芳恒;;略論宗教對民族歷史文化的貢獻[A];布依學研究(之五)——貴州省布依學會第五次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95年
5 周麗玲;;生命之源:對苗族民間文學的一種閱讀[A];貴州省寫作學會2007年務(wù)川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李國新;;滿石風動話線語——沂南北寨漢畫像石藝術(shù)特色闡釋[A];大漢雄風——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一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李樹榕;;草原文化核心理念與“草原歌曲”[A];論草原文化(第五輯)[C];2008年
8 王元驤;;文學理論能“告別”嗎?[A];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時期文學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反思[C];2008年
9 孟宏斌;;完善合作醫(yī)療制度 推動民生改善工程——陜西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制度的缺失及其完善[A];陜西省社會科學界第二屆(2008)學術(shù)年會——青年博士論壇“陜西新起點:創(chuàng)新·發(fā)展·民生”專題獲獎?wù)撐倪x編[C];2008年
10 張軍;;中國影系劃分與灤州影流派評議[A];《中國木偶皮影》總第4期[C];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吳舜立;自然審美:川端康成的文學世界[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明輝;魏晉士人政治心態(tài)類型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王飛;孫楷第小說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顏水生;論中國散文理論的現(xiàn)代性轉(zhuǎn)變[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宋金民;水滸小說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王成;晚清詩學的演變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王豪;中心性與開放性[D];中央美術(shù)學院;2011年
10 楊亭;土家族審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華東方;遺山詞研究三題[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葉喜冰;現(xiàn)代商業(yè)插畫與媒介發(fā)展的互動關(guān)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3 張瑩;黑土地文化與蕭紅小說創(chuàng)作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胡朋君;民俗視野中的遲子建小說創(chuàng)作[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尹偉;藏族民俗文化中的海螺初探[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6 成朝暉;“國風”與南北朝民歌中民間愛情詩的比較[D];湘潭大學;2010年
7 郭俊彥;民意表達:當代中國民主政治建設(shè)的重要維度[D];湘潭大學;2010年
8 滕召梅;試比較蘇軾與辛棄疾婉約詞之異同[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9 韓盛華;建筑美術(shù)課程體系理論教學研究與思考[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謝曉霞;凝神寫心、千古絕唱[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世碩;《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問題[J];東岳論叢;1983年03期
2 黃霖;;宋末元初人施耐庵及“施耐庵的本”——兼析興化、大豐"新發(fā)現(xiàn)"恰恰證明其地確無施耐庵[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年05期
3 張國光;再論《水滸》成書于明嘉靖初年[J];武漢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年04期
4 王麗娟;《水滸傳》成書時間新證[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5 王麗娟;關(guān)于《水滸傳》成書時間研究方法的思考[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6 張國光;《水滸》祖本探考——兼論施耐庵為郭勛門客之托名[J];江漢論壇;1982年01期
7 沈伯俊;多一些辨證思維——古代小說作家生平研究芻議[J];南開學報;2005年01期
8 陳中凡;;試論水滸傳的著者及其創(chuàng)作時代[J];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55年01期
9 徐仲元;施耐庵熱與《水滸傳》作者[J];內(nèi)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年01期
10 李偉實;;從水滸戲和水滸葉子看《水滸傳》的成書年代[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8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蘇英杰;;湖北越調(diào)音樂芻議[J];戲劇之家;2009年03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襄陽 蕭雨林;地方戲需要搶救性保護[N];襄陽日報;2014年
2 許葵玲 華明;碧波千帆舞 好戲萬家情[N];中國藝術(shù)報;2014年
,本文編號:22200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2220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