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被打敗,但不可以被打倒
本文選題:臺灣歷史 + 日本侵略 ; 參考:《中國戲劇》2017年05期
【摘要】:正因為供職于臺灣藝術研究院,對臺灣歷史與文化的關注,既是個人的興趣也是工作的需要。又因為我的寫作喜歡從生長的文化環(huán)境和生活記憶中去尋找創(chuàng)作靈感,挖掘獨具"鄉(xiāng)土經(jīng)驗"的題材,因此,共同生活在閩南文化空間里的臺灣,便成為我寫作內容的一部分。高甲戲《大稻埕》寫作的沖動來源于大量臺灣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史料。讓我驚訝的是,我們所熟悉的日本
[Abstract]:Because he works for the Taiwan Art Institute, the concern for Taiwan's history and culture is not only personal interest but also a need for work. And because my writing likes to look for creative inspiration from the growing cultural environment and living memory, and dig out the unique theme of "local experience", Taiwan, which lives together in the cultural space of southern Fujian, has become a part of my writing content. The impulse to write Gao Jia Opera, Tadaocheng comes from a large number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Taiwanese people resisting Japanese aggression. To my surprise, we are familiar with Japan.
【分類號】:J82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葉鳳美;《臺灣歷史綱要》學術研討會綜述[J];清史研究;1996年03期
2 龔書鐸;《臺灣歷史綱要》讀后[J];求是;1996年14期
3 安東;;1949-2009年臺灣歷史上的二月[J];臺聲;2010年02期
4 胡起望;驅散臺灣歷史研究的迷霧[J];中國社會科學;1994年05期
5 李祖基;城隍信仰與臺灣歷史[J];臺灣研究集刊;1995年01期
6 林崇誠;;建筑自由行 從建筑看臺灣歷史[J];旅游;2011年04期
7 阮凌曦;根基一體 血脈相連——臺灣歷史沿革述略[J];黨史縱覽;2000年03期
8 蔣東明;臺灣歷史研究的宏大出版工程[J];中國圖書評論;2005年07期
9 汪毅夫;;從彰化吳家文件看臺灣歷史社會[J];臺灣研究;2006年02期
10 鄧孔昭;;評《荷據(jù)時代臺灣史》[J];臺灣研究集刊;199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方文圖;;地名見證閩南與臺灣歷史淵源[A];閩南文化研究——第二屆閩南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3年
2 陳炎正;;早期晉江人開發(fā)臺灣的典型[A];閩臺譜牒民俗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張振濵;;漫議臺灣歷史分期[A];臺灣歷史研究(第一輯)[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危兆蓋;大力加強臺灣史研究[N];光明日報;2003年
2 王杰;見證臺灣歷史[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5年
3 王鵬;有關臺灣歷史的兩本書[N];中國檔案報;2005年
4 臺灣作家 楊照;開放心胸設想別人的立場[N];南方周末;2012年
5 連錦添;見證臺灣歷史 部分檔案首次解密[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6 記者 連錦添;巨型文獻見證臺灣歷史[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
7 張仲增;八閩歷史在這里演繹[N];中國測繪報;2004年
8 王旭東;兩岸三院信息化運作模式的基本特征[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9 記者 陳香;長篇小說《我的唐山》首次展現(xiàn)內地先民開基臺灣歷史[N];中華讀書報;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梁菁;基于社區(qū)營造視角下的臺灣歷史街區(qū)保存與復興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9666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966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