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相”與“無相”——我的戲曲研究
本文選題:戲曲研究 + 昆曲藝術(shù)。 參考:《民族藝術(shù)》2017年03期
【摘要】:正一、學業(yè)與專業(yè)職業(yè)不同于事業(yè),但事業(yè)往往以職業(yè)為始,由謀生而逐漸進入謀生與謀心并駕,最終走向不由自主,走向自覺,成為不舍不棄的事業(yè)。學業(yè)亦復(fù)如此,明確自己愛好并以一生踐行者是幸福的,但恐怕不是人人可以做到,民間"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的諺語人們看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悖論和現(xiàn)象。但也許"嫁錯郎"更知道該選擇什么樣的郎,"入錯行"更知道哪行為自己所中意。有這種拉開的張力,最終會形成一種更具力量的凝結(jié)。所以,
[Abstract]:First, the study and professional profession are different from the career, but the career often starts with the occupation, and gradually enters the life and seek the heart and drives from the livelihood, finally moves towards involuntarily, moves toward the consciousness, becomes the enterprise which cannot give up. The same is true of academic studies. It is happy to know one's hobbies and practice them throughout one's life, but I'm afraid that not everyone can do it. The proverb "women are afraid of marrying wrong men and men are afraid of wrong conduct" is what people see as such a paradox and phenomenon. But maybe "marry the wrong man" better know what kind of man to choose, "into the wrong line" more know which line of preference. With this tension, it will eventually form a more powerful condensation. So,
【作者單位】: 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梅蘭芳紀念館;中國儺戲?qū)W研究會;
【分類號】:J805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禎;;我之戲曲史“孽緣”[J];四川戲劇;2015年07期
2 劉禎;;略論中國戲曲雅俗審美思潮之變遷[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3 劉禎;;中國戲曲理論的“戲劇化”與本體回歸[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4 劉禎;;論民間小戲的形態(tài)價值與生態(tài)意義[J];文化遺產(chǎn);2008年04期
5 劉禎;現(xiàn)代戲曲史學:從王國維到張庚[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6 劉禎;論昆曲審美思想的變遷[J];文藝研究;2004年05期
7 廖明君,劉禎;民間戲劇、戲劇文化的研究及意義——劉禎博士訪談錄[J];民族藝術(shù);2001年03期
8 劉禎;論“曲祖”《琵琶記》[J];戲劇藝術(shù);2001年03期
9 王學鈞;目連文化研究的新收獲──評劉禎《中國民間目連文化》[J];東方藝術(shù);2000年06期
10 劉禎;;高明卒年再考辨[J];陰山學刊;1989年03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郭漢城;;精心編撰 玉汝于成[N];中國文化報;2016年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禎;;“有相”與“無相”——我的戲曲研究[J];民族藝術(shù);2017年03期
2 毛忠;張婷婷;;立場、方法和視域:還原戲曲歷史的多維面相——劉禎戲曲學術(shù)研究評述[J];民族藝術(shù);2017年03期
3 李志遠;;“前!敝诮碳漓霊騽⊙芯渴稣揫J];戲曲研究;2017年01期
4 夏琳;;葬禮中太谷秧歌演出活動的考察與分析[J];晉中學院學報;2016年05期
5 張文諾;;論商洛花鼓戲的文化意蘊[J];藝苑;2016年05期
6 朱方遒;;“本體研究”與“本體回歸”——“戲曲本體”問題反思[J];戲劇文學;2016年06期
7 魯小艷;;基于戲曲理論下的戲曲化及本體回歸[J];通俗歌曲;2016年04期
8 范紅亞;;河北戲劇多元化發(fā)展的策略考察與研究[J];大舞臺;2016年04期
9 張榮愷;郭書辰;;戲劇小品歷史源流探賾[J];戲劇之家;2016年01期
10 朱方遒;;論戲曲表演中的“勢”[J];四川戲劇;2015年12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5條
1 廖明君,劉禎;民間戲劇、戲劇文化的研究及意義——劉禎博士訪談錄[J];民族藝術(shù);2001年03期
2 劉禎;論“曲祖”《琵琶記》[J];戲劇藝術(shù);2001年03期
3 湯顯祖,呂建華;牡丹亭[J];戲文;1995年06期
4 劉禎;;高明卒年再考辨[J];陰山學刊;1989年03期
5 夏衍;為提高和發(fā)展新時代的戲曲藝術(shù)而奮斗——華東區(qū)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的總結(jié)發(fā)言[J];戲劇報;1954年12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瓏;;本刊編輯部與戲曲研究會召開《真假駙馬》座談會[J];戲劇藝術(shù);1986年04期
2 鐘文熙;;四川大學新設(shè)戲曲研究課[J];四川戲劇;1990年05期
3 廖明君;性別文化學視野中的東方戲曲研究——李祥林訪談錄[J];民族藝術(shù);2000年02期
4 曹廣濤;;文化距離與英語國家的中國戲曲研究[J];理論月刊;2007年08期
5 淮茗;;拓展戲曲研究的新空間——讀李舜華《禮樂與明前中期演劇》[J];戲曲研究;2008年02期
6 ;投稿須知[J];戲曲藝術(shù);2010年02期
7 ;投稿須知[J];戲曲藝術(shù);2011年01期
8 ;投稿須知[J];戲曲藝術(shù);2011年02期
9 廖明君;陳友峰;;戲曲研究的學術(shù)思考——陳友峰博士訪談錄[J];民族藝術(shù);2011年01期
10 ;投稿須知[J];戲曲藝術(shù);2011年03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本報記者 蒲波;多角度思維啟發(fā)的清代宮廷戲曲研究[N];中國藝術(shù)報;2014年
2 記者 丁楊;臺灣戲曲研究泰斗曾永義在北京與同行暢敘戲曲研究甘苦[N];中華讀書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魯大智;古典戲曲研究如何走出“門前冷落”的境地[N];中華讀書報;2011年
4 實習記者 張薇;中國戲曲研究中心成立[N];中國藝術(shù)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 張薇;當代戲曲研究離舞臺實踐有多遠[N];中國藝術(shù)報;2009年
6 李春耕 郝偉;篳路藍縷勤耕耘 戲曲研究創(chuàng)新路[N];山西日報;2006年
7 記者 楊勝生;布景簡單 情節(jié)動人[N];中國文化報;2000年
,本文編號:19631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963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