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茅盾對戲劇現(xiàn)代性的探索和追求
本文選題:茅盾 + 戲劇改革; 參考:《戲劇(中央戲劇學院學報)》2014年05期
【摘要】:戲劇進化、戲劇傳播和戲劇功能的問題是20世紀中國戲劇現(xiàn)代化過程中亟需解決的難題。出于文藝批評家高度的敏感和文化自覺,茅盾對戲劇觀念、內容和形式的轉型做了理論思考和實踐探索,雖然未從根本上解決戲劇現(xiàn)代性的問題,但是也直接影響和推動了中國戲劇的現(xiàn)代化進程。茅盾關于戲劇的諸多觀點,對于戲劇理論批評與創(chuàng)作實踐都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值得進一步研究。
[Abstract]:The problems of drama evolution, drama communication and drama function are th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drama in the 20th century. Due to the highly sensitive and cultural consciousness of literary and art critics, Mao Dun has made theoretical thinking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ncept, content and form of drama, although it has not fundamentally solved the problem of drama modernity. But it also directly influenced and promoted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drama. Mao Dun's views on drama are instructive to the theoretical criticism and creative practice of drama, and are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作者單位】: 浙江傳媒學院中文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新聞報》戲曲廣告研究”(項目編號:14YJC760040)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J80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顧文勛;關于民眾戲劇社的若干說法的辨正[J];新文學史料;2001年02期
2 茅盾;;我閱讀的中外文學作品[J];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1982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承誠;托爾斯泰對茅盾的影響[J];承德師專學報;1984年02期
2 張萍;;歌謠的“詩性”與新詩的“民間化”[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年01期
3 黃艾仁;風風雨雨真情在——胡適與梅蘭芳的交誼始末[J];滁州師專學報;2001年04期
4 覃兆劌;從“檔房”到“檔案館”——關于中國檔案事業(yè)近代化的文化反思[J];檔案學研究;2004年03期
5 修宏梅;方言——新時期文學創(chuàng)作不可或缺的資源[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6 姚涵;;劉半農(nóng)對新文學理論的獨特貢獻[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7 趙永春;論劉半農(nóng)的學術思想[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8 曾鋒;;劉半農(nóng)與劉大白:歌曲影響下的詩歌創(chuàng)作[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年01期
9 丁世鑫;沈露儒;;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中國近代及五四時期的引介述評[J];嘉應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10 程凱;淺談劉半農(nóng)“五四”白話新詩創(chuàng)作的民間拓荒[J];鄭州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潘建偉;對立與互通:新舊詩壇關系之研究(1912-1937)[D];浙江大學;2012年
2 陳懷琦;語絲社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3 李春陽;白話文運動的危機[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4 姚涵;從“半儂”到“半農(nóng)”[D];復旦大學;2009年
5 徐冰;中國民間小戲研究[D];上海大學;2014年
6 夏飛;清末民初文人的代際更迭與小說變遷[D];復旦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郗程;沒有落伍的“落伍”斗士[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2 卻景好;論五四新詩的民間性[D];安徽師范大學;2011年
3 陳華;論葉圣陶、劉半農(nóng)、張?zhí)煲淼脑缙谕ㄋ孜膶W創(chuàng)作[D];蘇州大學;2011年
4 楊光;“小說家”的另一面[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5 陳君麗;公安派及其“性靈說”流變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6 范寧;民眾戲劇社時期的《戲劇》雜志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曹薇;論劉半農(nóng)詩歌創(chuàng)作的“民間立場”[D];吉林大學;2008年
8 尹海燕;1896-1923:現(xiàn)代漢語詩歌音樂性理論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9 丁曉妮;“詩歌”與20年代新詩[D];西南大學;2008年
10 王若安;從新文學創(chuàng)作走向學術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8591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859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