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新加坡戲劇交流的一朵奇葩——話劇《漂移》合作路徑探析
本文選題:話劇 切入點:交流 出處:《戲劇文學》2014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中國與新加坡在傳統(tǒng)戲曲上的交流曾經頻繁并發(fā)揮著重要的文化認同作用,然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及新加坡對文化政策的調整,傳統(tǒng)戲曲交流逐漸式微。話劇《漂移》是在這樣的戲劇交流背景下進行的,本文試圖通過兩國對話劇《漂移》的合作路徑的分析,進一步挖掘交流形式的現實意義。
[Abstract]:The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Singapore on traditional opera have been frequent and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ural identity.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adjustment of Singapore's cultural policy, The traditional opera communication is gradually declining. The drama "drift" is carried ou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is kind of drama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communication for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operative path of the drama "drift"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作者單位】: 廣西藝術學院;
【分類號】:J82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捷;中日戲劇交流的開拓者——津田忠彥先生[J];中國戲劇;1997年10期
2 田本相;華文戲劇交流的近況與展望[J];戲劇文學;2000年05期
3 宋寶珍;增強劇人團結 促進戲劇繁榮——’96中國戲劇交流暨學術研討會綜述[J];中國戲劇;1996年10期
4 孫hm策;;亞洲戲劇交流實踐方案——以韓中日三國為中心[J];藝術評論;2008年06期
5 蔡體良;;載入史冊的戲劇盛會——記’96中國戲劇交流暨學術研討會[J];廣東藝術;1996年04期
6 丁揚忠;;’96中國戲劇交流演出觀感[J];廣東藝術;1996年04期
7 馬相武;多元整合的戲劇藝術——’96中國戲劇交流暨研討會香港戲劇觀后[J];南方文壇;1996年06期
8 吳春彥;;中日戲劇交流的文化闡釋[J];戲劇文學;2010年09期
9 周云龍;;跨文化戲劇研究:觀念與方法[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10 李小慧;中日戲劇交流漫說[J];廣東藝術;1999年03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文化部外聯局西歐處處長 陳平;多方合作提升交流水平[N];人民日報;2011年
2 本報實習記者 王敏;中日戲劇家會聚北京共話交流發(fā)展[N];中國藝術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王臻青;戲劇交流傳頌戲劇精神[N];遼寧日報;2008年
4 譚霈生;按藝術規(guī)律發(fā)展戲劇[N];文藝報;2007年
5 記者 邱順南;市政協15件重點提案有序辦理[N];閩南日報;2011年
6 海霞;兩岸“青春對話”由廣入深[N];團結報;2011年
7 中國戲劇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副主席 董偉;積極作為 促進中國戲劇繁榮發(fā)展[N];中國藝術報;2007年
8 李瀛;韓國話劇為何活得“有滋有味”[N];北京商報;2008年
9 徐漣;任鳴謝群英獲中日戲劇友誼獎[N];中國文化報;2005年
10 郝英民;葛來保:上黨梨園寫春秋[N];長治日報;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何秀雯;傳統(tǒng)戲劇交流在中國文化外交中的作用[D];復旦大學;2010年
2 李仁景;越劇《春香傳》與唱劇《春香傳》的比較研究[D];上海戲劇學院;2010年
3 鐘亦聰;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體制改革的研究[D];上海戲劇學院;2010年
,本文編號:16349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634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