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吉劇立足傳統(tǒng)戲的思考
本文選題:中國傳統(tǒng)藝術 切入點:娛樂文化 出處:《戲劇文學》2015年1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戲曲歷經數百年的發(fā)展,融合音樂、表演、舞美、文學等于一身,不愧為中國傳統(tǒng)藝術之典范。而在娛樂文化多元化的當今,本來活躍于民間,隨時根據大眾欣賞需求一路走來的"時髦"藝術,已無法滿足現代觀眾的口味。尤其20世紀50年代以后,戲曲呈現下降的走勢已勢不可擋,有些劇種甚至走到被政府"包養(yǎng)"和"博物館"化的地步,最后被尊稱為古老的"傳統(tǒng)藝術"。吉劇正是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誕生了,可謂"生不逢時",在發(fā)
[Abstract]:The opera is after hundreds of years of development, music, performance, dance, literature is a worthy example, Chinese traditional art. In the entertainment culture diversified today, was active in the private sector, the public to enjoy at any time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along the way of "modern" art,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audience especially. After 1950s, the declining trend of opera has some operas and even went to a trend which cannot be halted, by the government of "Nurturing" and "Museum" of the last point, known as the ancient "traditional art". It is the birth of the Ji opera in this environment, can be described as "Born Under A Bad Sign", in the hair
【作者單位】: 吉林師范大學;
【基金】: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社會科學研究資助項目,吉教科文合字[2015]第144號
【分類號】:J82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連明;;《穿戴題綱》與故宮藏清代戲曲服飾及道具[J];故宮學刊;2014年02期
2 王麗娟;;關于吉劇立足傳統(tǒng)戲的思考[J];當代音樂;2015年21期
3 丁春華;;《瓊林宴》故事流變考[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4 谷曙光;;晚清民國的滿族皮黃劇作家述略[J];民族文學研究;2009年01期
5 張云;;合傳前后夢 曲文演傳奇——仲振奎《紅樓夢傳奇》對《后紅樓夢》的改編[J];中國礦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6 丁淑梅;趙麗;;花田錯,“錯”在何處——雙紅堂藏梆子腔《花田錯》研究[J];民族藝術研究;2014年04期
7 丁淑梅;溫曉婷;;歷史悲劇 戲曲敘事 倫理旨歸——論東大雙紅堂藏京調折子戲《焚綿山》[J];民族藝術研究;2014年05期
8 戴和冰;;清代乾隆時期京腔消歇及秦腔色情戲興盛原因述論[J];文化藝術研究;2009年02期
9 趙山林;;顧頡剛與梆子[J];文化藝術研究;2010年01期
10 洪忠煌;;“回歸本體”與“雜交重塑”的雙軌策略——中國戲曲藝術走向漫議[J];文化藝術研究;2013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庚;民國北京戲劇市場研究(1912-1937)[D];武漢大學;2011年
2 郝成文;《昭代簫韶》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2年
3 顏全毅;清代京劇文學史[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4 丁淑梅;中國古代禁毀戲劇史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楊飛;乾嘉時期揚州劇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戴和冰;清代北京高腔考述[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7 毛忠;明代弋陽諸腔與民間文化[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8 徐蔚;男旦:性別反串[D];廈門大學;2007年
9 于建剛;中國京劇習俗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10 高源;李漁的整體戲劇觀念及其理論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雅馨;威縣亂彈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劉慰東;清末民初女伶的崛起谫論[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1年
3 卞冀;清代宮廷承應戲初探[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1年
4 戴麗娟;全福班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5 劉睿竹;余治戲劇觀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2年
6 龔娟;目的性翻譯與字幕翻譯活動[D];西南交通大學;2005年
7 蔣國江;楊家將戲曲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8 黃勝江;四喜班研究[D];安徽大學;2007年
9 趙莎莎;戲曲史視野中的乾隆皇帝下江南[D];廈門大學;2007年
10 于捷;異曲同工各春秋[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徐城北;改編與“出味兒”[J];當代電視;1988年12期
2 王嵋;;中國傳統(tǒng)藝術對中外動畫片的影響[J];電影評介;2012年11期
3 朱棟霖;;“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戲曲評彈鑒賞與大學生文化養(yǎng)成[J];藝術百家;2013年01期
4 白素婷;;中國傳統(tǒng)藝術文化——皮影[J];青年文學家;2010年01期
5 趙映Q,
本文編號:16297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629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