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劇《運河謠》中多元主題的協(xié)配技巧
本文選題:民族歌劇 切入點:《運河謠》 出處:《戲劇文學》2017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對于運河文化的體悟、瑰麗愛情的捍衛(wèi)以及道德信仰的守望,構成了大型原創(chuàng)民族歌劇《運河謠》的多元主題的人文基體,釋放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與精神震撼力。核心主題的多樣化匯聚、人文關懷的充分包裹,促使《運河謠》在整體構思、細節(jié)表現(xiàn)以及社會效用等層面完成了一體化融合,成為近年來本土歌劇的個中翹楚。而通過鑒析《運河謠》中的多元主題,歸納其具有變革性的呈現(xiàn)策略,從而也能為我國原創(chuàng)歌劇的更新、拓展提供可行借鑒。
[Abstract]:The understanding of canal culture, the defense of magnificent love and the watch of moral belief constitute the humanistic matrix of the multi-theme of the large-scale original national opera "Canal Ballads". It has released a strong artistic appeal and spiritual shock. The diversity and convergence of the core themes and the full package of humanistic concern have led to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anal Ballads at the level of overall conception, detailed performance and social utility. In recent years, local opera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operas. By analyzing the multiple themes in Canal Ballad, the author concludes its revolutionary presentation strategy, which can also provide a feasible reference for the renewal and expansion of original operas in China.
【作者單位】: 河北經貿大學藝術學院;
【分類號】:J82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孟丹;;舞美情動下的《運河謠》[J];文化月刊;2014年19期
2 王巍;;一曲詩意的愛情悲歌——評民族歌劇《運河謠》[J];劇作家;2014年02期
3 王曉霞;;重放熠彩的民族歌劇《運河謠》[J];四川戲劇;2013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陳超;高鵬;;民族歌劇《運河謠》中多元主題的協(xié)配技巧[J];戲劇文學;2017年05期
2 李唯一;;中國民族歌劇及其演唱特點——以歌劇《運河謠》唱段《來生來世把你愛》為例[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6年04期
3 楊金花;;民族歌劇《運河謠》中的演唱與審美特征分析——以詠嘆調《來生來世把你愛》研究為例[J];音樂時空;2015年21期
4 張瑞婷;趙欣;;歌劇《運河謠》的音樂特點分析[J];音樂時空;2015年19期
5 孫宏娟;;歌劇《運河謠》的演唱風格研究[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14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松海;;民族歌劇淺議[J];戲劇文學;2003年04期
2 何斌;我國民族歌劇的發(fā)展與思考[J];四川戲劇;2005年02期
3 劉愛珍;;中國民族歌劇發(fā)展現(xiàn)狀的分析與思考[J];藝術百家;2008年S1期
4 劉愛珍;;中國民族歌劇發(fā)展方向的回顧與思考[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5 陳芳;;芻議中國民族歌劇的發(fā)展[J];中國校外教育;2010年02期
6 張振江;;淺析中國民族歌劇的藝術特點[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年06期
7 唐紅英;;對中國民族歌劇歷史和發(fā)展的思考[J];大舞臺;2011年11期
8 郭克儉;;“民族歌劇”名實及其他[J];歌唱藝術;2012年12期
9 趙怡軒;;一切技巧為戲劇服務——也談“民族歌劇”的是與非[J];歌唱藝術;2012年12期
10 智艷;;“民族歌劇”概念和本體形態(tài)特征淺論[J];歌唱藝術;2012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本刊;;中國歌劇舞劇院演出大型原創(chuàng)民族歌劇《蘇武》[A];中國演員:2013年第5期 總第35期[C];2013年
2 包鋼;;彝劇表演藝術應當走新路[A];云南省少數(shù)民族戲劇發(fā)展研討會論文專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李新龍;再攀民族歌劇新高峰[N];湖北日報;2011年
2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 楊明明;中國民族歌劇演唱風格探悉[N];音樂生活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梁若冰 本報通訊員 楊爍;繁榮民族歌劇的責任與堅守[N];光明日報;2013年
4 本報記者 鄭長寧 實習生 張涵;民族歌劇振興之路如何走?[N];天津日報;2014年
5 本報記者 張海君;《悲愴的黎明》中國民族歌劇新嘗試[N];中國藝術報;2001年
6 彭寬;《木雕的傳說》:為民族歌劇增添新風景[N];中國藝術報;2007年
7 贛文;聚焦民族歌劇 專家熱議《回家》[N];中國文化報;2014年
8 本報記者 魏勁松 實習生 柳潔;彰顯經典魅力 煥發(fā)嶄新生機[N];經濟日報;2010年
9 王祖皆;民族歌劇的強大生命力[N];文藝報;2011年
10 周皓;作為民族歌劇的《運河謠》[N];音樂周報;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蓓;中國民族歌劇的歷史發(fā)展概述與現(xiàn)狀反思[D];廈門大學;2009年
2 張誼婷;試論中國戲曲元素在中國民族歌劇中的移植生成[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劉愛珍;中國民族歌劇發(fā)展方向探析[D];河南大學;2008年
4 吳靜;論戲曲藝術對民族歌劇發(fā)展的作用[D];中國音樂學院;2011年
5 邊疆;中國民族歌劇女性形象塑造之唱腔演進探析[D];內蒙古大學;2015年
6 楊輝;從歌劇《木蘭詩篇》窺探中國民族歌劇的發(fā)展[D];山西大學;2014年
7 田福穎;論民族歌劇《野火春風斗古城》中主要唱段的演唱處理[D];江蘇師范大學;2014年
8 林勇;山東省立劇院在中國民族歌劇探索中的實踐研究[D];江蘇師范大學;2014年
9 陳琦;民族歌劇《野火春風斗古城》中女高音詠嘆調主要唱段的音樂特征與演唱分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年
10 楊睿;《勝利時再聞花兒香》演唱解析[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6268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626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