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劇劇本《酒館往事》作品闡釋
本文選題:川劇劇本 切入點:高腔 出處:《四川師范大學》2016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本文從創(chuàng)作緣由、內(nèi)容大綱、文本分析、唱段設計、不足之處五個角度闡釋川劇劇本《酒館往事》。該劇本以抗日戰(zhàn)爭作為創(chuàng)作背景,講述戰(zhàn)亂年間一個普通家庭里關于“恩情”的感人故事。劇本遵循川劇高腔劇作的創(chuàng)作方法,注重唱段設置的規(guī)范性,合理運用川劇高腔曲牌和板式,突出幫腔設計的作用。情節(jié)設置上嚴格按照人情關系模式的創(chuàng)作手法進行創(chuàng)作,以人物情感變化為主線,著力于表現(xiàn)人物之間的情感變化對情節(jié)發(fā)展的推動作用。川劇劇本《酒館往事》立足于川劇高腔劇本的創(chuàng)作方法和人情關系模式的理論知識,使其在實踐中得以運用。
[Abstract]:This paper explains the script of Sichuan opera "the past in a pub" from five angles: the cause of creation, the outline of content, the text analysis, the choir design and the deficiency. The script takes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s the background. Tell a moving story about "kindness" in an ordinary family during the war period. The script follows the creative method of Sichuan opera's high tune drama, pays attention to the normative setting of the choreography, and makes rational use of the Sichuan opera's high tune card and board style. Highlighting the role of the design of the help cavity. The plot setup is strict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reative techniques of the human relationship model, and the main line is the change of the character's emotion. It i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the writing method and the human relationship model of the script of Sichuan opera, so that it can be used in practice.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J82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遠強;現(xiàn)代川劇文化的生成與發(fā)展——新時期川劇改革路向[J];四川戲劇;2000年02期
2 川竹;《面向新世紀的思考》、《川劇藝術引論》研討會在蓉召開[J];四川戲劇;2000年03期
3 周企旭;西部大開發(fā) 川劇新跨越[J];四川戲劇;2000年05期
4 李致;川劇訪歐演出日記(1985年)[J];四川戲劇;2000年05期
5 ;堅持改革創(chuàng)新 再造川劇輝煌——祝賀四川省川劇院建院40周年[J];四川戲劇;2000年06期
6 張庭秀;川劇藝術的一支勁旅——獻禮給省川劇院40年院慶[J];四川戲劇;2000年06期
7 蔣健蘭,劉乃崇;川劇名丑李笑非(三)[J];中國戲劇;2000年11期
8 王定歐;川劇研究百年史略[J];戲曲藝術;2000年04期
9 鄢然;川劇百年掠影[J];四川戲劇;2001年01期
10 游冰;誘導大眾消費,創(chuàng)造川劇市場——從民間川劇團的勃興透析川劇市場[J];四川戲劇;200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尹文乾;;川劇現(xiàn)代戲印象及其他[A];新時期戲劇創(chuàng)作研究文集[C];2009年
2 杜建華;;川劇碩士 藝高德美——記川劇梅花獎獲得者、第一位川劇碩士肖德美[A];中國演員(2009年第5期總第11期)[C];2009年
3 ;青年川劇表演藝術家劉世虎[A];中國演員(2010年第2期總第14期)[C];2010年
4 劉德君;;四川省市、縣級川劇院團生存現(xiàn)狀調查 川劇的保護與傳承之我見[A];中國演員:2013年第6期(總第36期)[C];2013年
5 劉德君;;從川劇現(xiàn)狀談地方院團生存發(fā)展空間的拓展[A];文化研究論壇[C];2011年
6 雷音;;與時俱進努力促進川劇的傳承發(fā)展[A];文化研究論壇[C];2011年
7 劉德君;;從川劇現(xiàn)狀探索地方戲的生存發(fā)展[A];中國演員(2010年第5期總第17期)[C];2010年
8 肖得美;;淺談川劇小生的表演藝術特點[A];中國演員(2009年第3期總第9期)[C];2009年
9 劉德君;;紀念“延座講話”發(fā)表71周年 川劇名家名團展演在綿陽[A];中國演員:2013年第3期(總第33期)[C];2013年
10 胡芝風;;重慶川劇學會為李奎光先生舉辦從藝七十周年暨八十華誕紀念活動[A];中國演員(2008年第2期總第2期)[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干德明;“中國川劇網(wǎng)”讓川劇插上翅膀[N];中國文化報;2007年
2 干德明;紀念振興川劇25周年[N];中國文化報;2007年
3 本報駐四川記者 江永長;讓川劇煥發(fā)長久藝術魅力[N];中國藝術報;2006年
4 舒適;川劇上網(wǎng)——傳統(tǒng)與時尚的碰撞[N];大眾科技報;2007年
5 本報記者 宋亞娟;黃金周 我市將端出“川劇盛宴”[N];樂山日報;2007年
6 本報記者 王建鋒;繼承傳統(tǒng) 振興川劇[N];樂山日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 石璐;涼山川劇45年興衰[N];涼山日報(漢);2006年
8 張玨娟;振興川劇必須堅持不懈[N];四川日報;2006年
9 張玨娟;川劇之鄉(xiāng) 川劇招生何其難[N];四川日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張玨娟 何茜 實習生 張穎媛;民營川劇團:舞臺越演才越大[N];四川日報;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汪琦佳;川劇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1949-1966)[D];西南大學;2015年
2 林丹荔;論川劇的改編[D];西南大學;2015年
3 胡?;民間職業(yè)川劇表演團體生存模式變遷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5年
4 王茂璐;川劇臉譜藝術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5年
5 孫小宏;川劇音樂在四川中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4年
6 劉星;川劇臉譜在特產(chǎn)食品包裝設計中的應用[D];昆明理工大學;2016年
7 李佩蓉;川劇高腔劇本《青絲記》創(chuàng)作闡述[D];四川師范大學;2016年
8 孟立敬;川劇高腔《川戲鼓師》劇本及其創(chuàng)作闡述[D];四川師范大學;2016年
9 姚曉彤;川劇劇本《酒館往事》作品闡釋[D];四川師范大學;2016年
10 賈超;淺析專題片解說詞的創(chuàng)作特點[D];四川師范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6015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601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