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梆子戲曲文化生態(tài)研究
本文選題:戲曲文化 切入點:戲曲唱腔 出處:《大舞臺》2016年08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一直以來,口梆子以其平民化的藝術品格、多元靈活的戲曲唱腔、通俗活潑的道白唱詞、喜聞樂見的表演內容、驚奇巧妙的文武表演,深深扎根在我省西北廣大地區(qū),成為民眾喜聞樂見的戲曲藝術形式。口梆子像其他眾多優(yōu)秀劇種一樣,在一定歷史時期內,承擔起游藝娛樂、道德化育、知識傳播、傳承文明的重要使命,成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文化樣態(tài)和載體。一、文化生態(tài)與戲曲文化文化生態(tài)是一個整體性概念,是指特定文化樣式在
[Abstract]:Since then, with its popular art style, flexible opera singing, popular and lively Tao Bai lyrics, delightful performance content and marvelous civil and military performances, Kou Bangzi is deeply rooted in the vast area of northwest of our province. To become a popular form of opera art. Like many other outstanding operas, Kou Bangzi, like many other excellent operas, has assumed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entertainment, moral education,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civilization in a certain historical period. Become an important cultural form and carrier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First, cultural ecology and drama cultural ecology is a holistic concept, which refers to the specific cultural style in
【作者單位】: 河北省藝術研究所;
【分類號】:J82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玉奇;以信史再現(xiàn)戲曲的瑰麗——簡評《江西戲曲文化史》[J];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03期
2 劉興武,吳曉明;戲曲文化傳播的危機與振興[J];邢臺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3 鄭傳寅 ,柯凡;關愛戲曲藝術 傳播戲曲文化———《戲海飛鴻》讀后[J];戲曲藝術;2005年04期
4 朱信號;胡友筍;;加強校園戲曲文化建設對策初探[J];四川戲劇;2006年04期
5 沿伊;;中國戲曲文化大觀園在河北霸州奠基[J];中國戲劇;2008年11期
6 馮磊;;數(shù)字時代的校園戲曲文化建設新探[J];當代戲劇;2009年05期
7 邵云芳;;山西戲曲文化的保護與發(fā)展[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8 梁麗君;;丁村民俗文化中的戲曲文化[J];黃河之聲;2010年12期
9 劉曄;;戲曲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策略[J];四川戲劇;2012年02期
10 ;中國戲曲文化中的“禁忌”現(xiàn)象研究[J];戲劇文學;2012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吳文瀚;;以科技為依托推進河南戲曲文化發(fā)展[A];第十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文化強省戰(zhàn)略與科技支撐論壇文集[C];2008年
2 李中謀;潭唯;;努力創(chuàng)建和諧劇院 不斷推進戲曲文化事業(yè)[A];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典型文集[C];2007年
3 韓江;;桂港戲曲文化交流演出[A];中國演員(2011年第4期總第22期)[C];2011年
4 郭士星;;論晉商對山西戲曲文化的貢獻[A];山西區(qū)域社會史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5 劉德泉;侯秀麗;;門頭溝區(qū)的戲曲文化遺產[A];北京學研究文集2006[C];2006年
6 陳昆峰;;中國話劇的中國性的確立——近三十年話劇談[A];新時期戲劇創(chuàng)作研究文集[C];2009年
7 吳康;;戲曲文化的空間擴散及其文化區(qū)演變——以淮劇為例[A];地理學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國地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8 侯秀麗;劉德泉;;門頭溝區(qū)的戲曲文化遺產[A];北京歷史文化研究——永定河歷史文化研究[C];2007年
9 謝美生;;戲曲文化新發(fā)現(xiàn)——新發(fā)現(xiàn)“藥戲”劇本《藥繪圖》初探[A];中國演員:2013年第4期 總第34期[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濤;應整合、開發(fā)戲曲文化資源[N];安陽日報;2007年
2 朱琦;談海外傳播戲曲文化問題[N];中國文化報;2007年
3 董志紅;吳江的策略[N];中國文化報;2011年
4 戲曲愛好者 江東廷;推動戲曲文化與動漫產業(yè)結合[N];人民政協(xié)報;2011年
5 通訊員 鐘媛媛 記者 于麗爽;豐臺建群眾文化強區(qū)[N];北京日報;2011年
6 ;豐臺 打造戲曲文化品牌 建設城南文化高地[N];北京日報;2012年
7 陳有明;戲曲文化提供核心創(chuàng)作營養(yǎng)[N];光明日報;2013年
8 民盟江西省委會;進一步保護與發(fā)展鄱陽湖地區(qū)戲曲文化的建議[N];光華時報;2012年
9 ;福建戲曲文化現(xiàn)象的啟示[N];中國文化報;2014年
10 楊立生 徐穎脫;廬江點亮戲曲文化“燈火”[N];巢湖日報;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劉興武;傳統(tǒng)節(jié)日民俗與戲曲文化的傳播[D];河北大學;2004年
2 陳光武;政治文化傳統(tǒng)對中國戲曲文化的影響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年
3 李曉春;戲曲文化與人格塑造[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4 何淼;中國戲曲文化國際傳播狀況調查及其發(fā)展對策[D];河南大學;2014年
5 栗江豪;中國戲曲文化的影視傳播研究[D];河南大學;2013年
6 陳婷婷;魅力拉魂腔[D];河南大學;2011年
7 楊炎;泗州戲的民俗學解析[D];安徽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5871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587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