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話劇審美藝術本體的外國戲劇改編——莎士比亞喜劇《溫莎的風流娘兒們》的舞臺敘事
本文選題:莎士比亞 切入點:溫莎的風流娘兒們 出處:《人文雜志》2015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中央實驗話劇院版的《溫莎的風流娘兒們》是中國話劇舞臺上一出主要按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戲劇理論改編的莎劇。該劇在深入研究莎氏喜劇精神的基礎上,以原作的人物、情節(jié)、故事、語言蘊含的笑聲中的批判為舞臺敘事總基調(diào),創(chuàng)作出了具有鮮明性格特征的文藝復興時代的喜劇人物!稖厣娘L流娘兒們》以其嚴謹?shù)默F(xiàn)實主義、創(chuàng)新的浪漫主義舞臺敘事以及布萊希特戲劇"間離性"呈現(xiàn)方式,營造出一臺幽默、調(diào)侃、諷刺、好玩,既有浪漫主義的隱喻,也略有游戲性質(zhì),更有現(xiàn)實主義指涉的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莎劇。中央實驗話劇院版的《溫莎的風流娘兒們》有別于戲曲改編莎劇和當下莎劇改編中的穿越。這也是它被列入改編自外國戲劇的當代"中國話劇大系"的重要原因之一。
[Abstract]:The Central Experimental Theater version of "Windsor's flirtatious Girls" is a Shakespeare drama adapted mainly from Stanislawski's theory of drama on the stage of Chinese modern drama. The play is based on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spirit of Sha's comedy and is based on the original character. The criticism in the laughter of plot, story and language is the overall tone of stage narration, creating Renaissance comedy characters with distinctive character. "Windsor's flirtatious Lady" with its rigorous realism, The innovative stage narration of Romanticism and the presentation of Brecht's "alienation" create a kind of humor, ridicule, satire and playfulness, both of which are romantic metaphors and slightly playful. More realistic refers to the Chinese style involved, Chinese style Shakespeare Opera. The Central Experimental Theater version of "Windsor's flirtatious Girls"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opera adaptation of Shakespeare's drama and the current adaptation of Shakespeare's opera. This is also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drama" that has been included in the adaptation of foreign drama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big department".
【作者單位】: 四川外國語大學莎士比亞研究所;
【分類號】:J8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李偉民;;真善美在中國舞臺上的詩意性彰顯——莎士比亞戲劇演出60年[J];四川戲劇;2009年05期
2 王曉鷹;;關于“創(chuàng)新”、“當代性”和“泛娛樂化”[J];廣東藝術;2010年01期
3 楊宗鏡;導演是演出形式的創(chuàng)造者[J];人民戲劇;1982年07期
4 唐斯復;追求表演藝術的感染力——記中年演員張家聲[J];戲劇報;1986年07期
5 童道明;戲劇的幻想(之二)[J];劇藝百家;1986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志菊,揚清;戲曲行業(yè)詞語比喻義的文化特性[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2 李慧;;望聞問切說良方——戲劇創(chuàng)作課程的教學體會[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S1期
3 楊燁;;論旁白在《奧賽羅》中的功能[J];大眾文藝;2014年13期
4 周穎;;《女房客》中的女畫家[J];外國文學;2014年06期
5 宮文華;;多元文化背景下對我國戲劇發(fā)展的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5年07期
6 滿新穎;;金湘“歌劇思維”論觀產(chǎn)生的背景、實質(zhì)及其價值[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7 黃瓊;;試論寫作的扮演性[J];科技信息;2009年08期
8 侯蘇;;南戲《牧羊記》演變探析[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06期
9 鄧卓;;漫談新時代演員應具備的修養(yǎng)[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3年04期
10 曹婭麗;;從格薩爾史詩到音畫詩劇——以《賽馬稱王》戲劇表演為例[J];民族藝術研究;2014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儲著炎;晚明戲曲主情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2 薩仁高娃;希·阿尤西劇作及其戲劇理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3 陳小兆;《賣花女》話語文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4 李時學;20世紀西方左翼戲劇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5 曲向紅;兩宋俗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劉洪艷;當代歷史文化視野中的呂劇藝術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7 張長虹;移民族群藝術及其身份:泰國潮劇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8 楊和平;譚盾歌劇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9 邵雯艷;華語電影與中國戲曲[D];蘇州大學;2010年
10 王傳明;清代山東古典戲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嶠U,
本文編號:15701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570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