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班與生死戀
本文關鍵詞: 李笠翁 芥子園家樂 戲劇天才 喬姬 王姬 生死戀 出處:《戲曲藝術》2014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清初是戲曲(主要是昆曲)發(fā)展、繁榮的時期?滴趿曛潦(1667-1673)這五六載,曾經活躍著一個家庭戲班,這就是李笠翁的"李家班",它在當時堪稱一流:其班主李笠翁是頂級的劇作家、"優(yōu)師"和導演,而他的愛妾喬姬和王姬則是一流的演員,尤其是喬姬堪稱天才。笠翁與喬、王二姬之間,發(fā)生了那個時代特有的生死之戀和真摯愛情,今天看來那是一段奇異的感情。他們的關系可以概括為兩句話:以"主奴"始而以"愛侶"終,以"欲"始而以"情"終。對于李笠翁來說,無論喬姬還是王姬來到身邊,起初只是以奴婢視之,但是,喬姬和王姬的聰慧和表演天才,深深吸引和打動了笠翁,使他驚異,使他佩服;他覺得在事業(yè)和愛好上找到了同道和知己,特別是像李笠翁這樣以藝術為生命的人,藝術天才的發(fā)現(xiàn)是多么難得和可貴。
[Abstract]:The early Qing Dynasty was a period of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opera (mainly Kunqu Opera). During these five or six years, Kangxi had been active in a family drama troupe, which was Li's "Li Jiaban". At that time, it was first class: its class owner, Li Qiaoweng, was a top playwright, "excellent teacher" and director, while his concubine, Qiao Ji and Wang Ji, were first-rate actors, especially if Qiao was a genius. Between Li Weng and Joe, Wang Erji. The love of life and death and the true love of that era, which seems to be a strange relationship today, can be summed up in two words: the beginning of the "master slave" and the end of the "lover". "desire" begins with "love". For Li, no matter whether Qiao Ji or Wang Ji came to his side, it was at first regarded only as a slave, but the intelligence and acting genius of Qiao Ji and Wang Ji. Deeply attracted and moved Li Weng, surprised him, let him admire; He finds it hard and valuable to find close friends in his career and hobbies, especially for people like Li who live in art.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分類號】:J809.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秀中;;中國園臨題詠的兩篇理論專著(續(xù))[J];北京園林;2000年04期
2 何朝暉;;試論中國古代雕版印刷版權形態(tài)的基本特征[J];圖書與情報;2008年03期
3 王傳滿;;中國古代婦女地位的歷史變遷[J];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2008年05期
4 邱春林;設計生活——論李漁的設計藝術宗旨[J];包裝工程;2005年02期
5 趙炎秋;;李漁敘事接受思想試探[J];武陵學刊;2010年05期
6 秦璇;戴威;;川劇:中國樂感文化的顯性標識[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8期
7 高永江;;論古典戲曲的“意境”——兼談古代戲曲與古代小說及其詩歌的區(qū)別[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8 許艷文;;長沙花鼓戲戲班發(fā)展進程及研究意義[J];長沙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9 宋昱;;大世若“漁”寄閑情——李漁《閑情偶寄》所折射出的現(xiàn)代意識魅力[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S1期
10 藺九章;;論電視劇《蝸居》對現(xiàn)實題材的深度挖掘[J];電影文學;2010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蒲應秋;;明清時期女子纏足風行現(xiàn)象窺探[A];2011年貴州省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姚阿玲;;現(xiàn)實與非現(xiàn)實——中日男同性戀作品的比較[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張升;;晚明清初江南征稿之風初探[A];歷史文獻研究(總第28輯)[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建新;李漁造物思想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2 范明靜;大歷、貞元文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儲著炎;晚明戲曲主情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4 權娥麟;漢魏晉南北朝寓言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5 吳春彥;明末清初常州地區(qū)戲曲活動與創(chuàng)作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6 葉康寧;競尚清雅:明代嘉萬時期的書畫消費[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7 郝成文;《昭代簫韶》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2年
8 劉紅娟;李漁生活美趣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9 盧壽榮;李漁戲曲小說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10 沈敏;明代“神仙劇”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邱海珍;《連城璧》、《十二樓》女子形象考察[D];湘潭大學;2010年
2 秦琴;《閑情偶寄》雅俗共賞的戲曲語言論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3 鄭周;清代江南水上游事活動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4 徐美靈;李漁生活美學思想的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5 黃海靜;明末清初小說中的妾婦形象探究[D];暨南大學;2011年
6 李雪梅;明傳奇中的愛情信物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肖薔;《姑妄言》中的婢女形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8 王劉波;明代隆慶開放后的旅菲華僑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9 連靜;相如文君戲簡論[D];安徽大學;2011年
10 潘敏;李郢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胡明明;觀《風月無邊》[N];音樂周報;2000年
2 ;總會有一天我們不再翹首好萊塢[N];人民政協(xié)報;2000年
,本文編號:14935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493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