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二人轉文本的現代解讀
本文關鍵詞:傳統二人轉文本的現代解讀 出處:《戲劇文學》2014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二人轉 王二 文本 成人禮 俄狄浦斯 場景 故事 人類學解讀 劇目 版本
【摘要】:正《大西廂》與關東成人禮行動(人類學解讀)《大西廂》是二人轉劇目中的珍珠。是演出中下單率最高的劇目。舞蹈藝術家馬力當年拜訪"筱蘭芝",有個粉絲告訴她,筱蘭芝的《大西廂》,他看了1000遍。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對于東北觀眾,《大西廂》確有百聽不厭之魅力。筆者20年前在一個小劇場里一晚看過三個版本的《大西廂》,觀眾如醉如癡,無一離席。特別是《聽琴》一段,二人轉用四平調和曼妙的舞蹈營造了一個詩
[Abstract]:"Big West Box" and the "Guandong Adult ceremony" (Anthropological interpretation) < Big West Box] is the pearl in the two-man repertoire. It is the one with the highest order rate in the performance. Dance artist Ma Ma visited "Sasaolanzhi" that year. A fan told her that Xiao Lanzhi's "Big West Box", he watched 1000 times. This is a true story. For the Northeast audience. I saw three versions of the Great West Chamber in a small theater 20 years ago. The audience was so crazy that they never left the table. Especially listening to the piano. The two men created a poem with Siping and a graceful dance.
【作者單位】: 吉林省藝術研究院;
【分類號】:J825
【正文快照】: 《大西廂》與關東成人禮行動(人類學解讀)《大西廂》是二人轉劇目中的珍珠。是演出中下單率最高的劇目。舞蹈藝術家馬力當年拜訪“筱蘭芝”,有個粉絲告訴她,筱蘭芝的《大西廂》,他看了1000遍。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對于東北觀眾,《大西廂》確有百聽不厭之魅力。筆者20年前在一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龍迎春;;二人轉離不開東北的黑土地[J];北方音樂;2006年11期
2 關德富;分離與組合——從二人轉的丑到趙本山的滑稽表演[J];文藝爭鳴;1991年02期
3 崔明祥;“二人轉”轉向何方[J];科學與文化;2005年08期
4 吳文科;二人轉與當代中國的審美文化[J];北京觀察;2005年04期
5 張麗梅;二人轉唱功十忌[J];劇作家;2005年06期
6 尹俊明;郝國忱;張?zhí)m閣;關音光;馮延飛;馬金萍;孫喜軍;金士貴;賈慧敏;李云杰;王木簫;;生存·生命·生態(tài)——二人轉發(fā)展戰(zhàn)略筆談[J];戲劇文學;2006年01期
7 王彥堂;;東北二人轉:振興之路有多遠?[J];東北之窗;2006年06期
8 李昆峰;;淺析南、北二人轉的風格傳承和演變[J];劇作家;2008年06期
9 李芒;;那炳晨:你不低俗,可惜沒人看[J];小康;2009年04期
10 石俠;;淺談二人轉的民間特色[J];戲劇文學;2010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巖;李虹;;狂歡的劇場魅力 活水的民間源頭——長春民營二人轉藝術院團演劇現象分析報告[A];文化研究論壇[C];2011年
2 聞玉智;;黑龍江省地域音樂的構成與傳播走勢——兼評《秋天的二人轉》的創(chuàng)新探索[A];龍江春秋——黑水文化論集之三[C];2005年
3 關燕妮;;東北的二人轉藝術[A];龍江春秋——黑水文化論集之六[C];2009年
4 劉強;;由二人轉的變形談民間文藝產業(yè)的與時俱進[A];中國民間文化藝術產業(yè)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盧曉俠;;在鄉(xiāng)土與都市間游移——東北民俗喜劇當代文化選擇的詩學闡釋[A];“雙三角論壇:國際大都市群理論與中國當代城市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陳孝英;;趙本山與中國小品熱[A];“首屆全國喜劇小品探索與爭鳴研討會”專輯[C];2003年
7 朱雪艷;董海潮;;新時期黑龍江戲劇——改革開放激發(fā)的一道藝苑風景[A];新時期戲劇創(chuàng)作研究文集[C];2009年
8 許留軍;;武俠片的藝術設計[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9 廖奔;;依形取神 翻古為新——溫州南戲新編系列劇目展演觀感[A];昆劇《張協狀元》評論集[C];2003年
10 朱印海;高增平;;論新媒體藝術傳播中文本與視像互動遷移中的審美思維方式[A];新世紀新十年:中國影視文化的形勢、格局與趨勢——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暨第六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趙宇清;二人傳:俗而不臟是正道[N];黑龍江日報;2005年
2 本報記者 徐冠一;一唱三嘆二人轉[N];吉林日報;2004年
3 本報記者 王文郁;二人轉從東北轉向全國[N];中國消費者報;2003年
4 主持人 本報記者 施維 嘉賓 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所長 吳文科;“二人轉”:不能只唱生意經[N];農民日報;2009年
5 王學謙;二人轉:俗文化的生命力[N];吉林日報;2009年
6 柳絲絲;“二人轉”也要“與時俱進”[N];中國民族報;2004年
7 林 笛;“二人轉”要往哪里“轉”[N];人民法院報;2003年
8 本報記者 趙珊;“劉老根”進軍北京咋就這么火?[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
9 ;“綠色二人轉”進京[N];中國文化報;2004年
10 崔明祥;“二人轉”轉向何方[N];中國文化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宏巖;在鄉(xiāng)土與高雅碰撞中再生[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2 徐薇;自我、角色與鄉(xiāng)土社會[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3 孫紅俠;二人轉戲俗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4 秦紅雨;“興源鋪”初探:媒體時代的鄉(xiāng)村戲曲及其社會意義[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5 韓鴻;中國大眾影像生產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6 丁莉麗;共謀與斗爭:“視覺文化”時代的影視風景[D];浙江大學;2004年
7 張t熁,
本文編號:14136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413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