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藏“外江戲”劇本初探
發(fā)布時間:2017-12-02 02:19
本文關鍵詞:新加坡藏“外江戲”劇本初探
更多相關文章: 新加坡業(yè)余樂社 外江戲 劇本
【摘要】:早期劇本文獻的匱乏長期制約清末民初外江戲歷史形態(tài)的相關研究。二十世紀上半葉新加坡余娛儒樂社、潮州八邑會館及陶融儒樂社所傳抄的三批早期外江戲劇本內容豐富、形態(tài)多樣,不僅保存了清末民初外江戲名班所用劇本和民國時期著名的陳子栗藏本,還較后期整理本更多地保留了早期外江戲的歷史形態(tài)特征,可為相關研究提供更為詳實可靠的文本信息,對廣東地方戲曲文獻研究有重要意義。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文化遺產傳承與數字化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
【基金】:2014年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新加坡藏‘外江戲’劇本的搜集與研究”(項目編號:14AZW009)系列成果之一
【分類號】:J825
【正文快照】: 1“外江戲”的內涵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外江戲”,是清初以來廣東地方對外來戲曲樣式的統(tǒng)稱。這一語境中的“外江班”與“外江戲”,是與“本地班”和“土戲”對舉的概念。同光年間,“外江戲”的含義在粵東地區(qū)發(fā)生明確的變化,“外江戲”一詞所指的范圍縮小,特指一支分布在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栗堅;爺爺教孫學對聯(lián)[J];對聯(lián).民間對聯(lián)故事;2003年09期
,本文編號:12433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243306.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