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班名角制下的戲劇敘事
發(fā)布時間:2017-11-26 01:29
本文關鍵詞:京班名角制下的戲劇敘事
【摘要】:清末民初時,因近代商業(yè)性戲園的推動,北京、上海等地先后涌現了以名角為中心的、等級森嚴的名角制戲班。京班的組織結構本為腳色制,一變?yōu)槊侵坪?其戲劇敘事形態(tài)也發(fā)生了改變。從根本來看,以突出名角及其技藝為特征。這表現在:在情節(jié)層面,以名角所扮人物為中心對舊有情節(jié)重新剪裁;在人物塑造層面,名角所扮人物得到"正面化"重構,而其他戲劇人物則往往被淡化或貶低,以造成眾星托月之效。由于京班名角制的組織方式,很快即為各地戲班效仿,故名角制戲班不僅改變了京戲的戲劇敘事,也改變了中國本土戲劇的敘事形態(tài)。
【作者單位】: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
【基金】:江蘇省“青藍工程”資助項目成果
【分類號】:J821
【正文快照】: 太平天國戰(zhàn)事結束后,上海已發(fā)展成為中國最大的商業(yè)都市,也成為中國最大的消費娛樂中心,上海戲園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很快發(fā)展起來的。據《中國戲曲志·上海卷》統(tǒng)計,上海在同治年間(1861-1874)開業(yè)的戲園達25家,光緒年間(1875-1908)開業(yè)的戲園達79家,共104家。戲園的林立帶來,
本文編號:12281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22811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