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視閾下的荊河戲傳承及特點分析
本文關(guān)鍵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視閾下的荊河戲傳承及特點分析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荊河戲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劇目分類 唱腔 音樂特點
【摘要】:荊河戲是流行于湘西北澧水及湖北荊州、沙市一帶的地方戲劇種之一,2006年6月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澧水荊河戲?qū)儆谇企w音樂,現(xiàn)有唱腔曲牌300多支,傳統(tǒng)劇目500余出。通過對澧水流域荊河戲的調(diào)查整理與分析,從荊河戲的歷史沿革、傳承情況、劇目、行當、唱腔及音樂特點等方面進行探討,使澧水荊河戲研究得以深化,為荊河戲研究提供范例和理論參考。
【作者單位】: 湖南科技大學藝術(shù)學院;
【分類號】:J825
【正文快照】: 荊河戲是流行于湘西北澧水及湖北荊州、沙市一帶的地方戲曲。相傳它原是漢劇荊河、襄河、府河、漢河四大支流中的荊河派,因流傳于長江荊河而得名。荊河戲主要流行于荊河上游,故也有“上河戲”之稱,清朝同治年間最為盛行。歷史上荊河戲曾有上河路子、大班子、大臺戲等名稱,抗戰(zhàn)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文輝;獨具特色的荊河戲[J];學習導報;2005年07期
2 何玉人;;荊楚熱土的文化瑰寶——王瀘《荊河戲藝術(shù)探源》的價值和意義[J];藝海;2014年01期
3 劉友軍;;澧州荊河戲的聲腔演變及其唱腔特色[J];藝海;2008年05期
4 孔慶夫;金姚;;探究湖北地方戲曲——荊州荊河戲[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5 王祚興;;縣級劇團在新農(nóng)村建設中的積極作用[J];藝海;2009年07期
6 曾廣壽;京劇在安鄉(xiāng)[J];中國京劇;1994年01期
7 ;四大河派[J];湖北文史資料;1998年Z1期
8 周星林;鄭軍;;常德花鼓從卑微走向尊貴[J];藝海;2008年05期
9 ;建國后的漢劇學校與訓練班[J];湖北文史資料;1998年Z1期
10 ;[J];;年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馬珂 劉明君 曾衡林;荊河戲:在市場中艱難求存[N];湖南日報;2006年
2 諸揚榮;好一篇“荊河戲大學”的畢業(yè)論文[N];常德日報;2011年
3 通訊員 王明義 簡云勇;臨澧荊河戲受熱捧鬧活城鄉(xiāng)文化[N];常德日報;2012年
4 本報記者 李雪芹;傳承經(jīng)典擔在肩[N];常德日報;2010年
5 記者 熊遠帆 通訊員 王明義 龔慶華 龔文君;臨澧拯救六百載荊河劇[N];湖南日報;2008年
6 通訊員 王明義 汪進 龔文君 記者 吳瓊敏;臨澧恢復振興荊河劇種[N];常德日報;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楊顏嘉;澧州荊河戲的唱腔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2 易飛;常德荊河戲現(xiàn)狀考察與唱腔藝術(shù)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3 龍開義;湖南民間皮影戲研究[D];湘潭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13912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139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