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木蘭詩篇》的藝術魅力
本文關鍵詞:歌劇《木蘭詩篇》的藝術魅力
【摘要】:概述了中國歌劇的發(fā)展歷史及現狀,以《木蘭詩篇》為例,分析了其主題思想、創(chuàng)作背景及其音樂風格。歌劇《木蘭詩篇》在交響音樂的民族化、戲曲音樂的運用、以及情景交響音樂的運用等方面都有所創(chuàng)新。本文通過研究《木蘭詩篇》產生意義及其藝術價值,進而思考我國歌劇的發(fā)展脈絡以及發(fā)展方向。
【作者單位】: 湖北科技學院音樂學院;
【關鍵詞】: 《木蘭詩篇》 音樂風格 音樂特征 啟示
【分類號】:J822
【正文快照】: 一、中國歌劇發(fā)展概述外國歌劇藝術于20世紀20年代傳入我國,它與我國的音樂元素相結合產生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歌劇,它是一種綜合的藝術表演形式,是由音樂、表演、戲劇、語言、舞臺美術等元素構成。我國歌劇在近百年的發(fā)展中出現了兩次高潮,第一次是以歌劇《白毛女》為代表,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韓東;;對歌劇《木蘭詩篇》的思考[J];藝海;2009年08期
2 何成華;;洋為中用——音樂會歌劇《木蘭詩篇》[J];劇作家;2009年04期
3 卜大煒;;有感于歌劇《木蘭詩篇》在維也納上演[J];歌劇;2008年11期
4 張瑾;;歌劇《木蘭詩篇》藝術特色與文化理念[J];藝術科技;2014年02期
5 卜大煒;;歌劇《木蘭詩篇》維也納上演感言[J];中國音樂教育;2008年12期
6 顧娜;;新世紀經典代表歌劇《木蘭詩篇》中女性角色的塑造演繹[J];北方音樂;2012年12期
7 倫兵;;《木蘭詩篇》12月唱響大會堂 中外藝術家聯袂打造中國歌劇[J];北方音樂;2006年12期
8 鄧冰;劉之昆;;彭麗媛的木蘭詩篇[J];中華兒女;2007年01期
9 ;歌劇《木蘭詩篇》在日本演出獲得成功[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0年02期
10 趙敏;;論彭麗媛在情景交響歌劇《木蘭詩篇》藝術表演中所體現的美學特征[J];皖西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卜大煒;《木蘭詩篇》——歌劇的“中國式”勝利[N];音樂周報;2014年
2 平萍;歌劇《木蘭詩篇》再動京城[N];河南日報;2006年
3 卜大煒;《木蘭詩篇》維也納演出成功帶來的思考[N];中國文化報;2008年
4 本報駐莫斯科記者 李永全;《木蘭詩篇》唱響克里姆林宮[N];光明日報;2010年
5 記者 喬林生;歌劇《木蘭詩篇》征服俄羅斯觀眾[N];解放軍報;2010年
6 記者 李欣;《木蘭詩篇》六年創(chuàng)造五項記錄[N];青海日報;2010年
7 吳月輝;《木蘭詩篇》:中西合璧,合出“三個第一”[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
8 黎宏河;眾名家聯袂演繹“木蘭詩篇”[N];中國文化報;2008年
9 本報記者 胡芳;新生代花木蘭從這里出征[N];中國文化報;2010年
10 記者 孫歡;“中國式歌劇”新模式來到古城[N];西安日報;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裴倩萍;情景交響歌劇《木蘭詩篇》中木蘭主要唱段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2 王娟;歌劇《木蘭詩篇》藝術美之探析[D];蘭州大學;2011年
3 隋煒;歌劇《木蘭詩篇》的民族化創(chuàng)作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4 王麗萍;情景交響歌劇《木蘭詩篇》中木蘭角色解讀[D];西北師范大學;2012年
5 楊姍姍;論大型情景交響音樂劇《木蘭詩篇》中“木蘭”角色的形象塑造[D];西南大學;2011年
6 王冠;歌劇《木蘭詩篇》中“花木蘭”的角色塑造和藝術處理[D];河北師范大學;2012年
7 鄭琦;歌劇《木蘭詩篇》“花木蘭”唱腔的演唱藝術[D];武漢音樂學院;2012年
8 李楊;情景交響歌劇《木蘭詩篇》女主角的唱段分析及研究[D];西安音樂學院;2013年
9 董穎慧;歌劇《軍中女郎》和《木蘭詩篇》中女主角性格刻畫的唱段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5年
10 劉慧;論中國當代歌劇《木蘭詩篇》的藝術表現[D];山西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1046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xijuwudaolunwen/1104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