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經(jīng)透鏡中的《高加索灰闌記》
本文關鍵詞:圣經(jīng)透鏡中的《高加索灰闌記》
更多相關文章: 布萊希特 《高加索灰闌記》 阿茲達克 格魯雪 圣經(jīng) 所羅門 超血親倫理
【摘要】:《高加索灰闌記》中的"阿茲達克智斷總督夫人與格魯雪爭子疑案",與圣經(jīng)所載"所羅門智斷二妓女爭子疑案"貌合神通。圣經(jīng)中的所羅門不時融入布萊希特劇作,為之注入多種圣經(jīng)元素。馬克思的"亞細亞生產(chǎn)方式"概念有助于認識所羅門政體的專制性質(zhì)以及《高加索灰闌記》的某些特征。格魯雪和西蒙對應于福音書中的馬利亞和約瑟;布萊希特借其質(zhì)疑血親倫理而伸張超血親倫理,表達了對耶穌觀念的認同。如同所羅門,阿茲達克也利用一個"空位過渡期"成就了"短暫的黃金時代"。劇本的顯見主題掩飾了布萊希特的深層次政治傾向。
【作者單位】: 河南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
【關鍵詞】: 布萊希特 《高加索灰闌記》 阿茲達克 格魯雪 圣經(jīng) 所羅門 超血親倫理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外馬克思主義圣經(jīng)批評研究”(13BZJ022)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I516.073
【正文快照】: 當代德國戲劇大師布萊希特在其《高加索灰闌記》的“楔子”里明示,該劇的素材取自中國(257)。①部分地緣于此,國內(nèi)學者對它的研究已經(jīng)相當深入,涉及它的史詩劇理論、陌生化手法,它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汲取及其對中國元雜劇作家李行道劇本《包待制智賺灰闌記》的借鑒和改編等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尤西林;;基督教超血親倫理及其起源——從《舊約》到《新約》[J];江蘇社會科學;2007年02期
2 鄭杰;;從《高加索灰闌記》看布萊希特晚期倫理意識[J];外國文學研究;2013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姚愛斌;關于《詩經(jīng)·國風》的寓言詩學——現(xiàn)代闡釋學視野中的《毛詩序》[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2 閔杰;;蝙蝠與香煙——“反幻覺”視域下的皮蘭德婁與布萊希特[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3期
3 馬衡;;晚明入華耶穌會士艾儒略對福音書的譯介[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4 薛松;《四川好人》的陌生化編劇技巧[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5 劉穎;;布萊希特與中國詩歌關系評述[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6 龍珊珊;;“布萊希特”的尷尬[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2010年03期
7 雷文學;;布萊希特的“間離化效果”與中國戲曲[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8 劉衛(wèi)平;;海因里希·伯爾長篇小說《無主之家》的敘事策略[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11期
9 周小珊;《布萊希特的情人》:換一個角度看布萊希特[J];當代外國文學;2005年01期
10 李時學;;博愛語境下的“大眾”理想——淺析法國左翼戲劇獨特的“大眾”情懷[J];福建藝術;2008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史節(jié);布萊希特詩歌作品中的中國文化元素[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楊子;家園的蹤跡:全球化上海的劇場與藝術空間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何明燕;七寶樓臺的光華[D];浙江大學;2012年
5 胡亞敏;詹姆遜·新馬克思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6 段吉方;意識形態(tài)與政治批評[D];浙江大學;2004年
7 孫利軍;作為真理性內(nèi)容的藝術作品[D];中國人民大學;2004年
8 張偉;詹姆遜與烏托邦理論建構[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9 董亦佳;杰姆遜的文本闡釋理論與闡釋實踐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10 李時學;20世紀西方左翼戲劇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超;在沒有人性的時代中追尋人性[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程曉;論詹姆遜的馬克思主義文化詮釋學[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3 曾喜云;論詹姆遜對結構主義的闡述[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彩云;試論詹姆遜的“馬克思主義”[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張清;詹姆遜意識形態(tài)理論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龍珊珊;作為“內(nèi)容”的語言[D];南京大學;2011年
7 馬連花;困境與突圍[D];暨南大學;2011年
8 衡陽;從《圣經(jīng)》看基督教家庭教育的倫理思想[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孫磊;儒家與基督教“愛”的思想比較研究[D];徐州師范大學;2011年
10 呂曉春;阿甲戲曲理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基本理論與術語[J];外國文學研究;2010年01期
2 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倫理選擇與斯芬克斯因子[J];外國文學研究;2011年06期
3 黃裕生;普遍倫理學的出發(fā)點:自由個體還是關系角色?[J];中國哲學史;2003年03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瓦爾特·本雅明;王立秋;;布萊希特詩歌評注[J];上海文化;2011年04期
2 余匡復;布萊希特的“episches Theater”是“史詩劇”嗎?[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80年04期
3 李昌珂;談布萊希特的“敘事劇”[J];外國文學評論;1996年04期
4 韓瑞祥;布萊希特詩學觀的最初自白——論《聲息頌歌》[J];外國文學評論;1999年02期
5 陳祥明;布萊希特的現(xiàn)代戲劇美學[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6 陳曉霞;;論布萊希特思想的矛盾性[J];戲劇文學;2010年03期
7 貝·布萊希特 ,黃文華;致后代人(一九三八年)[J];譯林;1980年04期
8 熊美;布萊希特的演劇觀——兼論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的異同[J];民族藝術研究;2000年03期
9 吳勇立;;“星叢”的秘密——《本雅明與布萊希特》簡介[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6年12期
10 艾德穆特·維茨斯拉;吳勇立;;布萊希特論本雅明[J];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2007年0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范森;;從《圣經(jīng)》看《雨王亨德森》的猶太性[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林河;;中國《葫蘆救人》神話與西方《方舟救人》神話的比較研究——《圣經(jīng)·創(chuàng)世記·方舟救人》神話來源于中國初探[A];葫蘆·藝術及其他[C];2007年
3 許繼紅;;透過“感覺結構”看威廉斯的文化整體論[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4 孟玲;;從平凡人到真英雄——解讀《紅色英勇勛章》中的英雄主義[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蘇冬涼;;善與惡的較量——評《湯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基督徒[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4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蘇欲曉;;屈原之問與約伯之問及其倫理內(nèi)涵[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馮繼芳;;淺論《紅葉》二三題[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6年
8 馮茜;;歐美文學中的神話和宗教色彩[A];外國文學論集——世紀末的探索與思考[C];199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正潤;關于“日內(nèi)瓦圣經(jīng)”[N];中華讀書報;2003年
2 張映偉;穿透歷史的神秘[N];中國郵政報;2005年
3 梁工;透視《圣經(jīng)》文學[N];中華讀書報;2005年
4 劉建軍;圣經(jīng)文學研究的新收獲[N];中國圖書商報;2006年
5 張巨睿;追問“末世迷蹤” 打造懸幻經(jīng)典[N];中國郵政報;2007年
6 張黎;布萊希特與莊子[N];中華讀書報;2008年
7 李世琦;思想的含量和文字的重量[N];深圳商報;2004年
8 本報特約評論員 作家 王蒙;歡迎你來到中國,海的女兒[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9 康正果;耶穌身邊的女人[N];南方周末;2005年
10 猿渡靜子;童年圣經(jīng)“小豆豆”[N];中華讀書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史節(jié);布萊希特詩歌作品中的中國文化元素[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鄭海娟;賀清泰《古新圣經(jīng)》研究[D];北京大學;2012年
3 盧煒;從辯證到綜合[D];蘇州大學;2006年
4 殷瑜;布萊希特在中國:1949-2006[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5 葉長海;布萊希特與貝克特之后[D];上海戲劇學院;2008年
6 李時學;20世紀西方左翼戲劇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7 姜萌萌;幻象與現(xiàn)實·真實與虛假[D];上海戲劇學院;2006年
8 饒靜;太初有言—諾思洛普·弗萊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9 殷書林;論路易斯·格呂克對古典神話的顛覆性改寫[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10 薛晶;薩特戲劇的情境研究[D];上海戲劇學院;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程小娟;西方圣經(jīng)文學批評史略[D];河南大學;2004年
2 趙軍濤;雪萊與圣經(jīng)的關系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3 陳琛;威廉·?思{的圣經(jīng)情結在《押沙龍,押沙龍!》中的體現(xiàn)[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9年
4 劉卓;日光之下,并無新事[D];西北大學;2007年
5 范璀瑩;彌爾頓的自由觀論析[D];吉林大學;2008年
6 薛媛;尤金·奧尼爾與民族背景和宗教信仰[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7 朱姍姍;走下歷史神壇的但以理[D];山東大學;2008年
8 李佳玲;紀德作品中的《圣經(jīng)》原型[D];湘潭大學;2008年
9 賈海燕;D.H. 勞倫斯主要作品的圣經(jīng)原型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明敏;精神分析理論與圣經(jīng)的關系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6681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668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