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作品中的中國形象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0-24 01:00
毛姆是二十世紀英國著名的小說家和劇作家。他一生游歷甚廣,著作頗豐,其作品充滿了異國情調(diào),其中不少是關于中國的,如《在中國屏風上》、《彩色的面紗》和《蘇伊士之東》等。本文采用比較文學形象學理論以及賽義德的東方主義理論分析毛姆作品中的中國形象。本文在文本細讀的基礎上勾勒出毛姆作品中的中國形象并仔細分析形象產(chǎn)生的原因,形象塑造者的欲望投射以及形象塑造者與社會集體想象物之間的關系等。 毛姆作品中的中國形象是非常復雜的。一方面,中國是古老、美麗、充滿異國情調(diào)的東方樂土。中國有精美的器具、令人贊嘆的藝術、迷人的風景和奇異的風俗等。毛姆眼中的中國是“漢魏宮闕,唐風宋采”,是古線裝書中描述的古老國度。本文將這類形象歸為烏托邦形象。烏托邦化的中國形象既源于作者的個人偏愛、社會集體想象物的影響以及作者的商業(yè)目的,更重要的是它透露出毛姆對英國現(xiàn)實的不滿,他意圖從中國這片理想化的樂土中找尋一種心靈的慰藉,體驗早已失落的、未受“污染”的中國式的田園生活。另一方面,毛姆作品中的中國形象更多的是貧窮、落后、骯臟不堪、瘟疫橫行和停滯不前;中國是一個鴉片大倉庫且吸食鴉片是中國人的本性。本文將這類形象歸為意識形態(tài)形象。雖然毛姆強調(diào)要向讀者提供一副“真實”的中國形象,但他畢竟始終沒有擺脫西方社會根深蒂固的東方主義的桎梏。塑造一個負面的、邪惡的中國形象不僅掩蓋了鴉片貿(mào)易與戰(zhàn)爭的罪惡,而且為殖民統(tǒng)治提供了所謂“正義的理由”。毛姆筆下的中國人形象大多也是負面的。中國人大多都被描述為野蠻、低賤、弒嬰成性、容易犯罪并對歐洲人構成潛在威脅。毛姆作品中的在華歐洲人同樣極其憎惡和鄙視中國人。鴉片戰(zhàn)爭以降,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在對中國實行軍事侵略、政治控制、經(jīng)濟文化滲透的同時也極大地滋長了歐洲人的優(yōu)越感和自負心理。這也證明了異國形象與政治、經(jīng)濟以及文化的緊密聯(lián)系。 事實上,當我們揭開毛姆中國形象上的那層“彩色的面紗”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烏托邦化的古老中國形象與意識形態(tài)化的中國形象是內(nèi)在統(tǒng)一的。它們都透露出毛姆的深層心理,即中國應該停留在科技落后的古代,古風古韻的中國可以提供一個烏托邦般的精神樂園,而中國的現(xiàn)代化進程和崛起會危機到英國的在華利益,進而英國人的優(yōu)越感也會逐漸失去。
【學位單位】:湘潭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8
【中圖分類】:I561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Introduction
0.1 Literature Review
0.2 Theoretical Approaches
0.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0.4 Significance of the Thesis
Chapter 1 China: Exotic, Antique and Utopian
1.1 Exquisite Objects and Arts
1.2 Exotic and Beautiful Scenery
1.3 Unique and Mysterious Customs
1.4 Motivations Behind the Images
Chapter 2 Negative Images of China
2.1 Poor and Backward
2.2 Filthy and Epidemic-Plagued
2.3 “The Opium Den”
Chapter 3 Images of Chinese People
3.1 “Chinaman”: Inferior, Vulgar, Treacherous and Cruel
3.2 The “Yellow Peril”in the Novel Of Human Bondage
3.3 “The Philosopher”and “The Student of the Drama”
3.4 Chinese People in the Eyes of European Expatriates
Conclusion
Notes
References
Acknowledgements
Informative Chinese Abstract
Résuméand Publications since Entering the Program
【引證文獻】
本文編號:2853797
【學位單位】:湘潭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8
【中圖分類】:I561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Introduction
0.1 Literature Review
0.2 Theoretical Approaches
0.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0.4 Significance of the Thesis
Chapter 1 China: Exotic, Antique and Utopian
1.1 Exquisite Objects and Arts
1.2 Exotic and Beautiful Scenery
1.3 Unique and Mysterious Customs
1.4 Motivations Behind the Images
Chapter 2 Negative Images of China
2.1 Poor and Backward
2.2 Filthy and Epidemic-Plagued
2.3 “The Opium Den”
Chapter 3 Images of Chinese People
3.1 “Chinaman”: Inferior, Vulgar, Treacherous and Cruel
3.2 The “Yellow Peril”in the Novel Of Human Bondage
3.3 “The Philosopher”and “The Student of the Drama”
3.4 Chinese People in the Eyes of European Expatriates
Conclusion
Notes
References
Acknowledgements
Informative Chinese Abstract
Résuméand Publications since Entering the Program
【引證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鄭海娟;;畫屏風景——淺談毛姆《在中國屏風上》[J];棗莊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徐笑笑;毛姆中國書寫的歷史文化探析[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8537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853797.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