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父權制的囚徒—論葉芝詩歌中的女性形象

發(fā)布時間:2020-10-16 15:04
   本論文分為六章。 第一章簡要介紹葉芝的文學成就、國內(nèi)外對葉芝的研究狀況、本論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本論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葉芝是192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20世紀詩壇的領軍人物,愛爾蘭阿貝劇院的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常年在詩歌領域進行創(chuàng)作和創(chuàng)新,在諸如后浪漫主義、唯美主義、象征主義、現(xiàn)實主義和現(xiàn)代主義等多個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國內(nèi)有傅浩對葉芝神秘主義和象征主義的研究,也有何寧對葉芝現(xiàn)代主義的研究;國外對葉芝的研究更是碩果累累,包括對其面具理論的研究、象征主義的研究、政治詩歌的研究、浪漫主義的研究以及神秘主義的研究。但在國內(nèi)外眾多的有關葉芝詩歌的研究中,對其詩歌中的女性形象的研究始終沒有真正深入下去。長久以來人們對葉芝詩歌中女性形象的關注多集中在葉芝早年愛慕的女演員毛德身上,多數(shù)人認為葉芝詩歌以歌頌毛德女士的美貌以及表達對其求而不得的思念和傷感為主。這種觀點在本論文看來是片面的。本論文將從女性主義批評的角度來重新審視葉芝的詩歌。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女性主義批評在西方蓬勃發(fā)展,在文學領域日益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文學閱讀模式,使我們能夠從又一個不同的視角來審視文本。因此,從女性主義批評角度來剖析葉芝的詩歌,使我們能全方位、多角度地來解讀葉芝。 第二章講述葉芝所處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以及葉芝的愛情經(jīng)歷對其女性塑造的影響。毋庸置疑,一個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信仰以及其所處的歷史文化環(huán)境通常對其文學創(chuàng)作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葉芝也是如此。作為一個白種人、一個男人、一個資產(chǎn)階級、一個大英帝國的臣民,同時也是一個成名于英語寫作的著名詩人,葉芝屬于主流文學,所以葉芝在塑造女性形象時,難免會下意識地遵循父權制的文化標準,把女性刻畫成男性視野中想像的女性:在葉芝的個人經(jīng)歷中,他和毛德的失敗的愛情也直接影響到了他對女性形象的塑造。在他的詩歌中毛德的身影無處不在,如天真的少女、純潔的天使直至受虐的海倫?傊,葉芝所處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以及他的失敗的愛情經(jīng)歷不可避免地影響了他對女性形象的塑造。 第三章討論葉芝早期詩歌中的女神形象。首先,通過對希臘女性神話的分析來說明女神描寫并不全意味著對女性的崇拜而往往可能是一種對女性的否定。因為真正的女性崇拜應當關注女性權利的實現(xiàn)和確立她們在社會生活中的合理地位,而希臘神話中的女神卻被描寫成與現(xiàn)實中的女性大相徑庭。走進希臘神話,我們會發(fā)現(xiàn)神話中的男性諸神被賦予了很多權利,而女神的情況卻非如此。希臘神話中主要有五個女神,其中三個是終生處女,而另外兩個則遭受著種種不幸。因此,女神描寫的背后所隱藏的并不是女性崇拜,而是對女性性欲的否定、對女性身體的厭惡,是對男性優(yōu)越權的隱諱的重申。其次,通過對葉芝作品的分析來說明葉芝作品中的女神形象是帶有父權制色彩的。年輕時候,葉芝是一個在理想化世界里尋求安慰、平靜和鼓勵的浪漫主義者。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把女性書寫成高貴的女神。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作品中,葉芝幾乎沒有提及女神的外貌和對她們的感受。這些女性多為沉默的、“不在場”的女性,是被剝奪了話語權和主體性的女性!端笄筇焯玫腻\緞》這首詩歌給讀者留下的最初印象往往是葉芝對完美女神的愛戴和贊頌,但如果從女性主義文學批評的角度來重新審視該詩,我們會發(fā)現(xiàn)整首詩是以第一人稱“我”來敘述詩人的感受,文中幾乎沒有對女神的描寫,女神是沉默的、“不在場”的,是沒有話語權的、被客體化的,是根據(jù)男性價值觀塑造出來的。總而言之,女神書寫反映的是葉芝的父權制價值觀。 第四章討論葉芝中期作品中描寫的可怕美人的女性形象。在葉芝的中期作品中把投身政治的女性描寫成可怕的美人。他認為,女人生活的主題就是對男人的付出,參與政治就會把她們變成無情的冰冷的石頭,全然破壞了她們美麗的外表和動聽的嗓音。因為在父權制社會中,家庭才是女人生活的空間,化妝以取悅男人才是女人的本份,并且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宣揚的是被動的奴性的女性而不是主動的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的女性,所以,女權運動每一次艱難的前進都會遭到無情的強烈的阻撓。在葉芝寫作的年代,女性的自我意識已經(jīng)開始覺醒,她們通過各種途徑,如寫作和參加社會活動,來力爭她們在家庭中、社會中的平等權。她們渴望走出男權傳統(tǒng)的藩籬,沖出傳統(tǒng)文化對她們身體上和精神上的禁錮。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和堅持不懈的女權運動,如同一聲驚雷,震動了男性世界以及父權文化,男性們隱約地感到那個統(tǒng)治世界幾千年的男性霸權的天堂已經(jīng)岌岌可危了。他們清楚地意識到女權運動的必然性,但他們卻不愿放棄這種傳統(tǒng)的男性霸權的思維模式,在他們內(nèi)心卻依然幻想著能夠重建昔日的樂園,因此,男性作家首當其沖擔負起這個沉重的使命,這其中當然也包括葉芝。正如伍爾芙曾指出的:以往沒有任何一個年代像當今一樣有如此強烈的性別意識。大英帝國博物館內(nèi)舉不勝舉的書寫女性的男性經(jīng)典作品就是最好的證明。為了維護自身的話語權,男性必然會強調(diào)男性自身的價值以此抵制轟轟烈烈的女權運動。在《1916復活節(jié)》出現(xiàn)的女性描寫就被深深地打上了這種父權制的烙印。 第五章討論葉芝晚期作品中的被強奸的性奴隸的女性形象。強奸神話折射的是父權制的價值觀,折射的是男性的統(tǒng)治地位和女性的被統(tǒng)治地位。在父權制社會,男性被視為暴力的、無所不能的、優(yōu)越的諸神之神宙斯,而女性則被無情地拋進被動和受虐的悲慘境地。通過強奸,男性得以享樂,得以肯定自我,而全然不顧女性的感受。應該說葉芝寫《麗達與天鵝》的初衷是為了打破當時國內(nèi)沉悶的政治環(huán)境,為了喚起風起云涌的政治斗爭,然而這種政治抱負卻是以女性的犧牲為代價的。該詩通過主動與被動、霸權與屈服的二元對立再現(xiàn)了宣揚男性霸權的父權制文化。 第六章總結了葉芝三個時期的女性形象創(chuàng)作,并講述了本論文的不足之處。葉芝三個時期詩歌中的三種女性形象,不論是女神、可怕美人還是性奴隸,都是男性視角中的女性,是父權制的囚徒。葉芝對女性的想像和書寫無疑都帶有男性化的烙印,這烙印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篡改了女性的本來面目,使她們成為男人崇拜、贊賞或貶抑、詆毀的對象。也就是說,女性在被客體化、對象化的同時,也被重塑了。這種重塑的動因和動力,是文化意識形態(tài)涌動的慣性以及心理的惰性。試想,這種男性文化服務于男性,賦予了男性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社會生活各層面中的優(yōu)越性和統(tǒng)治權,葉芝作為一個男人又如何能主動放棄呢?!盡管當今女性的地位已經(jīng)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但是社會對女性傳統(tǒng)的看法根深蒂固,因此突圍鏡城必然要歷經(jīng)漫長和艱苦的斗爭。葉芝是個復雜的詩人,他矛盾的民族身份、他所處的復雜社會背景和他對神秘哲學以及象征主義的熱衷,使得讀者很難給他的詩歌做出單一的判斷。本論文并沒有以偏概全的意思,而只是想從女性批評主義的角度來研讀葉芝,以使讀者能夠更加全面地解讀葉芝,這是筆者寫這篇論文的目的所在,也是這篇論文的不足所在。
【學位單位】:貴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7
【中圖分類】:I561
【文章目錄】: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in English
Abstract in Chinese
Conten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Literature Review
    1.2 Assumptions
    1.3 Methodology
    1.4 Contribution
Chapter Two Yeats' Experiences and His Creating of Images of Women
    2.1 A Poet of Male Canon
    2.2 The Social Influence
    2.3 The Relation with Maud Gonne
Chapter Three A Dream: Goddess in the Early Poetry
    3.1 Man-created Goddess in Greek Myth
    3.2 Goddess in Yeats' Poetry as Patriarchal Victim
    3.3 Summary
Chapter Four A Terror: Terrible Beauty in the Mid-term Poetry
    4.1 Yeats' Patriarchal View on Women's Role
    4.2 "Easter 1916"
    4.3 Summary
Chapter Five A Sexual Toy: Victim of Rape in His Late Poetry
    5.1 Patriarchal Concept Underlying in Rape Myths
    5.2 "Leda and the Swan"
    5.3 Summary
Chapter Six Conclusion
    6.1 Summary
    6.2 Limitations
Bibliography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傅浩;創(chuàng)造自我神話:葉芝作品中的互文[J];外國文學;2005年03期

2 黃海容;葉芝的象征主義及其發(fā)展[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3 湯衛(wèi)根;身居人境 心系桃源——葉芝詩作《茵納斯弗利島》譯析[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8年06期

4 黃海容,方漢泉;論葉芝的“現(xiàn)代浪漫主義”[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年04期

5 李小均;感傷與超越——析葉芝名詩《當你老了》中的張力美[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6 張思齊;論葉芝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抒情性[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7 許健;葉芝:魔法與象征[J];外國文學研究;2002年01期



本文編號:2843412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wxchuangz/2843412.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735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